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PPT课件 > 语文 > 第13课《钱塘湖春行》课件(共35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钱塘湖春行》课件(共35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收藏

第13课《钱塘湖春行》课件(共35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钱塘湖春行》课件(共35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钱塘湖春行》课件(共35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钱塘湖春行》课件(共35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钱塘湖春行》课件(共35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语言通俗。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著有《白氏长庆集》。作者简介这首诗是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他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背景链接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jiǎyīnɡmòzhuóxínɡdī诗词诵读结合注释,读通大意。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选自《白居易集》卷二十(中华书局1979年版)。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译文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即贾公亭。唐贞元(785—805)年间,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边建造此亭。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初,刚刚。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几只早早飞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忙着啄泥筑巢。译文向阳的树。纷繁的春花渐渐快要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译文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面的美景,总觉得观赏不够,尤其是那绿色杨柳荫蔽下的白沙堤。译文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起】叙事交代游踪此诗押“i”韵:西、泥、蹄、堤。首联点题,交代游踪。诗人从大处着笔,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孤山寺”“贾亭”两个地名连用,表明诗人是边走边看,暗扣诗题之“行”。钱塘湖春行线索,诗眼。“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春行”即在春天出行。题目点明了游览的地点和季节。诗词品读“水面”与“云脚”相连,写出了早春湖面烟雾迷蒙、水汽萦绕的特点。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树、春燕衔泥的生动景象,显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一“争”一“啄”,呈现出活泼而充满生命力的春意。··默写常考句“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表明早莺尚少,新燕始回,符合早春特点。【承】写景禽鸟活动(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写出花的颜色和种类繁多。“浅”写出春草初长,尚未丰茂,符合早春特点。··默写常考句【转】写景早春花草(静)“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尾联以“最爱”一词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合】抒情最爱湖东“湖东”“白沙堤”点明游踪,与首联呼应。“不足”指观赏不够。“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明,一派春和景明的气象。(湘西州中考)这是一首描写西湖的名篇,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精妙之处?任选一处进行赏析。[答题支架]考点赏析诗歌写法句子对仗精于炼字语言特点表达技巧抒情方式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整齐的美精细的美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古喻今、托物言志……正侧面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白描……比喻、拟人、借代、反复、夸张、对偶、反问、双关、互文、用典……烘托、衬托、对比、比兴、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想象……首句作用结构特点尾句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等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表达情感[示例一]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全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有对空中莺燕动态化的描写,也有对脚下植物静态化的描写,体现出早春时节万物的生命活力。[参考答案]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品读下列诗句,想一想它们描写的景物分别属于春天的哪个阶段,说说你的理由。1.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2.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王维《辋川别业》)3.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4.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郑谷《柳》)合作探究《钱塘湖春行》一诗围绕初春来写,描绘了西湖明媚的春光。很多词语都能看出初春景象来,如:①“早莺”“新燕”是早春特有的景物;②“几处”说明早莺尚少;③“争暖树”,说明是乍暖还寒时候,早莺争夺向阳的树木;④“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⑤“乱花渐欲迷人眼”说明花儿还未盛放,但盛放可期;⑥“浅草才能没马蹄”说明芳草才生,尚未长高。1.初春,乍暖还寒时候(梅尚带雪;柳叶初长,如烟似雾);2.仲春(春雨初降,绿意正浓,桃花盛开);3.暮春(杨柳已成荫,残花已落尽,群莺已乱飞);4.仲春(山中杏花、桃花盛开)。[参考答案]典型考题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1)(江西中考)徜徉于早春的江南,欣赏莺歌燕舞,你不禁会联想到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鄂州中考)江南早春,野花初放、芳草新生,我们可以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这番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3)(鞍山中考)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中,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2.(黄石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仲春时节美丽景致的怀念之情。B.首联通过写钱塘湖水面降低、白云与波浪相连接表现季节特点。C.颔联和颈联选取有代表性的动物和植物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D.最后两句间接抒情,点明湖东景致不足称道,而白沙堤景致最美。C【解析】A项,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对西湖初春美景的喜爱之情;B项,首联“水面初平”写的是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白云与水面相连接;D项,尾联“最爱”一词直抒胸臆,“行不足”是说西湖东面的美景观赏不够,十分喜爱。3.(张家界中考)颔联写了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示例】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上向阳的枝头欢快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正在飞上飞下,忙着衔泥筑巢。4.(黄石中考)颔联中有两个动词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它们的妙处。“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附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5.(衡阳中考)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小张同学想将这首诗中的颔联、颈联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早莺争树、新燕筑巢的春景诗句画面内容表现状态预期表现效果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莺新燕动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乱花浅草②______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静态6.(淮安中考)同样写草,杜甫《春望》中“城春草木深”与本诗中“浅草才能没马蹄”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何不同?“城春草木深”写春天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衬托了国家残破的悲凉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浅草才能没马蹄”写春草刚长出,仅能遮没马蹄的早春之景,表达了诗人的愉悦与喜爱之情。钱塘湖春行交代游踪描写禽鸟描写植物直抒胸臆春意盎然由衷喜爱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起承转合寺北亭西水平云低莺争暖树燕啄春泥乱花迷眼浅草没蹄最爱湖东地点、时令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喜爱、愉悦结构梳理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对湖水、白云、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色彩明丽、春意盎然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的愉悦之情和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主旨归纳(一)关于唐诗拓展延伸发展历程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主要流派诗歌创作仍受南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辞藻。“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出现,使诗歌的内容、形式有所开拓。陈子昂也是初唐著名的诗人。这一时期,唐诗发展至顶峰,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山水田园诗派”等。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前期处于低潮,后期则重现繁荣。这一时期,诗人各有成就,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较著名的诗人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其中,李商隐和杜牧被合称为“小李杜”。①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②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③浪漫主义诗派:以李白为代表。④现实主义诗派:以杜甫为代表。(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主要经历:前半生“兼济天下”,后半生“独善其身”苦读出仕772年,白居易出生于新郑的一个中小官僚家庭。他自幼聪慧,四五岁便能作诗。785年,因避战乱而迁居越中。经刻苦读书,于28岁进士及第。贬谪江州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他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作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因此43岁的白居易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这也成为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任职杭州822年,白居易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不被采用,于是请求到外地任职,后被任命为杭州刺史。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绩。晚年生活白居易年近六旬时,开始逐渐引退,定居洛阳,官终刑部尚书。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的生活。时常与著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水利专家①兴建西湖大堤加高湖堤,修筑水闸,灌溉农田。②泄洪解决方案预留泄洪通道③盗水解决方案统一管理,日常巡检④生活用水配套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对苏轼的影响白居易一直是苏轼的偶像,“东坡”之名也从白居易在忠州开辟的东坡而来,苏轼后来主政杭州,也追随白居易的步伐,致力杭州的水利工程建设。“刺史白公乐天治湖浚井,刻石湖上,至于今赖之。”——《钱塘六井记》杭州刺史治理杭州西湖822-824①贯通大运河满足苏州陆路交通和水运需要②帮助农业灌溉缓解苏州旱情对农作物的影响③城市景观建设河堤上栽桃李,塘中种莲荷苏州刺史疏通苏州州山塘河825-826开凿八节滩•年过古稀,与僧人悲智道遇发愿•号召贫者出力,仁者施财•尽施家财,以利舟楫通行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其二)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路作通津。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十里叱滩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退休官员开凿龙门八节滩844诗歌成就白居易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他的诗通俗易懂,主要包括讽喻诗、叙事诗和闲适诗三类。讽喻诗为民而作揭露政治黑暗,抨击现实流弊,表现爱憎分明的情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观刈麦》叙事诗语言通俗多为长篇,感情真挚,语言明白晓畅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闲适诗轻快闲适知足常乐的轻快之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问刘十九》1.背诵这五首诗。2.以其中一首为例,参考补白,具体说说律诗在对仗、押韵方面的特点。课后作业


  • 编号:1701030337
  • 分类:语文
  • 软件: wps,office Excel
  • 大小:35页
  • 格式:xlsx
  • 风格:其他
  • PPT页数:2372580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语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