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学习教育 >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格式为 doc ,大小 133160 KB ,页数为 6页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消化液中,不能消化蛋白质的是()A.唾液B.胃液C.肠液D.胰液2、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是()A.机器人弹钢琴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D.馒头上长出“白毛”3、油桃是大家熟悉的水果。油桃的可食用部分和种子分别由油桃花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A.子房和胚珠B.胚珠和子房C.胚珠和子房壁D.子房壁和胚珠4、我国倡导无偿献血。献血时一般从献血者肘窝处的静脉采血,而非动脉采血,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B.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C.静脉内血流速度较快D.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5、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如果在视野中看到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该圆圈最可能()A.气泡B.污物C.细胞D.墨水6、绿豆粥是夏季消暑解渴的佳品。从结构层次上看,其原料绿豆属于植物体的()A.细胞B.器官C.组织D.系统7、在生活中,有很多平时叫鱼的动物都不是真正的鱼类动物,下列各组动物中,都属于鱼类的一组是()A.比目鱼、带鱼、章鱼B.鲳鱼、娃娃鱼、章鱼C.鲫鱼、金鱼、草鱼D.青鱼、鳙鱼、鳄鱼8、下列全部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的一组是()A.望梅止渴、嘤嘤求哺、鹦鹉学舌B.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C.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D.猫捉老鼠、闻鸡起舞、老马识途9、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主要是因为()A.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B.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C.玻璃体的大小可以调节D.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10、在根瘤菌与大豆的共生中,根瘤菌的作用是()A.固氮B.提供二氧化碳C.提供水分D.提供有机物11、在植物根尖的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A.分生区B.伸长区C.成熟区D.根冠12、下列不属于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的是()A.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B.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C.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D.维持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13、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A.只在有光时B.只在白天C.只在晚上D.在白天和黑夜14、以下动物是腔肠动物的是()A.水母B.线虫C.蛔虫D.蚯蚓15、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必须保护生物圈。下列述正确的是()A.人口过快增长不会带来自然资源匮乏问题B.对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可减轻环境污染C.生物资源无需保护就能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D.多利用大阳能等清洁能源不能缓解空气污染1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B.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号引进一些外来物种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D.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1/617、“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被央视《经典咏流传》播出后,广为传唱。诗中的“苔花”指的是苔藓植物,有关其描述错误的是()A.苔藓体内无输导组织B.苔藓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C.苔藓是绿色开花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D.苔藓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18、下列哪项行为或现象与“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A.燕子育雏B.子女与父母不同C.种子萌发长成幼苗D.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19、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照条件是实验的变量B.可以用1只鼠妇完成C.只有光影响鼠妇的生活D.在一个盒子进行,不用设置对照20、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的时候,材料必须是()A.新鲜的B.干燥的C.薄而透明的D.有颜色的21、克隆羊“多莉”有三位“母亲”,“多莉”长得最像哪只母羊?()A.提供卵细胞的母羊B.提供细胞核的母羊C.各像三位“母亲”一部分D.代孕的母羊22、下列哪项小肠的结构不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A.小肠长约5~6米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D.小肠壁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23、小李同学因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导致夜晚看不清东西,你认为他缺乏的最可能是()A.维生素AB.维生素CC.蛋白质D.钙24、人的生命开始于()A.受精卵B.胎儿出生C.卵细胞和精子D.胚胎发育25、小王的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血液中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成分分别是()A.血小板、血浆B.血小板、白细胞C.红细胞、血浆D.白细胞、血浆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1、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_________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输血的原则是输__________。2、植物的果皮由__________发育而来,种子由____________发育而来,胚由_________发育而来。3、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________内,________与_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__。4、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5、生物体的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_________按照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_________的结构.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1、以下是绿色植物植株、花、果实、种子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今年的连续干旱使我县农作物受灾严重,农作物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根茎叶中的_______运输到植株各处的。(2)图甲中的①是由图丁中的[]_________________发育而来的,而图丙中的②是由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发育而来。(3)大豆油是烹调时常用的食用油,它主要来自于图丁中能贮藏营养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4)图丁中将来发育成植物体根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2/6(5)果树要结出果实,一般要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结果四个阶段。果树在开花季节,如果遇到连绵阴雨天气,果树的________________过程会受到影响,导致果树减产。2、如图为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a生理过程叫________。(2)图中1生理过程进行时,膈肌处于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3)图中心腔A与B之间、C与D之间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________。若从手臂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4)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变成________血。(5)某肾炎患者尿检时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此人肾脏的________可能发生了病变。(6)肺泡壁、小肠绒毛壁以及毛细血管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是:壁很薄,只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这些结构特点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3、下图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肺循环的起点是[]________:若某人感冒,静脉注射药物后,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________。(2)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若E处代表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则进食1小时后,流出小肠的血液与流入小肠血液相比较,其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二)表示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中的____________的环节。(5)在人体中的毛细血管两端有同为动脉,同为静脉,分别为动脉、静脉三种情况,它们分别位于人体的_________部位。A.肺、肾脏、肝脏B.肾脏、肺、肝脏C.肝脏、肾脏、肺D.肾脏、肝脏、肺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1、野外观察发现生活在青草丛中的昆虫是绿色的。昆虫的这种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作了模拟探究。(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3)实验步骤如下①在一间铺有绿色地毯的房子里,放入同种且大小相似的绿色昆虫、灰色昆虫各20只,然后将一只母鸡放入房间内。②半小时后,撤出母鸡,计算两种颜色昆血的幸存者数。③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两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第二天按此补充投入两种颜色的昆虫,放回母鸡。半小时后,又撤出母鸡,再次计算两种3/6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④重复③步骤至第三代,若获得的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昆虫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开始数目幸存数目开始数目幸存数目开始数目幸存数目绿色昆虫20927133920灰色昆虫205154122A:第三代中________昆虫幸存者多;第三代和第一代相比,______________昆虫幸存者减少。B:由该实验的结果可推知,昆虫的保护色是与周围环境_______________的色彩,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的结果。(4)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2、科学探究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过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还是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科学思维的基础。毅豪兴趣小组发现当人们移开花盆时,鼠妇(又称潮虫)会很快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步骤3:求5次实验的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设计体现了______原则。(2)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______。(3)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4)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你认为还需要改变什么条件?______。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1、请阅读材料,分析回答:材料一:2018年5月8日,刚果卫生部确认出现新一轮埃博拉疫情,导致至少17人死亡,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出血热的烈性病毒,感染者有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发烧,体内外出血等症状。在世卫组织协助下,刚果政府21日开始为部分医护人员接种埃博拉实验疫苗rVSV-ZEBOV,这是世卫组帜首次使用渡苗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材料二:抗生素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是人们治病的良药,但由于人们使用抗生素过多,有些病不再“害怕”抗生素了,人们就称那些对绝大多数抗生素不再敏感的细菌为“超级细菌”。图是科研所利用某种新型抗生素对一种致病菌多次用药实验的效果曲线图。(1)材料一中,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体是________;“对感染者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从传染病预防的角度看,这一措施属于________。医护人员接种实验疫苗rVSV-ZEBOV后,体内可产生相应的________,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从免疫的角度看,该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免疫。(2)材料二中,请据效果曲线图分析此“超级细菌”形成的原因:________。4/6(3)某埃博拉出血热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原因是________。(4)由上述材料可以知道,在安全用药方面应该做到________。5/6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A2、D3、D4、C5、A6、B7、C8、C9、B10、A11、C12、A13、D14、A15、B16、B17、C18、D19、A20、C21、B22、D23、A24、A25、B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1、200--300同型血2、子房壁胚珠受精卵3、地域生物环境森林生态系统4、小肠5、组织功能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1、导管②胚芽⑥胚珠④子叶③胚根传粉2、吸收舒张房室瓣A→B→C→D动脉肾小球一层上皮细胞3、C右心室A右心房肺动脉、上下腔静脉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后变成了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肺泡内的气体交换D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1、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吗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绿色灰色非常相似(一致)自然选择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2、光单一变量减少误差,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鼠妇适合生活在阴喑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把玻璃板换成黑纸板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1、埃博拉病毒控制传染源抗体特异性超级细菌的形成是长期使用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埃博拉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是真菌产生的能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对病毒不起作用对症下药,不滥用抗生素6/6',)


  • 编号:1700699167
  • 分类:学习教育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6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133160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学习教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