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其他文档 > 赣州如何打造承接产业转移首选地.doc

赣州如何打造承接产业转移首选地.doc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赣州如何打造承接产业转移首选地.doc,格式为 doc ,大小 33792 KB ,页数为 8页

赣州如何打造承接产业转移首选地.doc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走进江西走进江西——江西已成为台商第二大投资的热土本刊编辑综合整理产业转移,是目前鞋界最关注的话题之一。随着东南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产业转移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江西作为东南部近邻省份,具有得天独厚的大后方优势。江西的投资环境究竟怎样?如何迅速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应势谋求生存转移?也应该是业界关心的话题。本刊记者通过走访调查,收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对业内人士及读者有所启示。珠三角制鞋业转移的原因世界上每生产十双新鞋,就有一双是“世界鞋都”——广东制造。但现在,“世界鞋都”面临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据报道,2007年入冬以来,珠三角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转移之痛,上千家鞋厂及相关配套的企业,因各种因素或主动歇业倒闭,或被法院查封,或外迁其他地区另谋发展,50%以上的鞋厂到内地省份或者国外投资办厂。不仅如此,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珠三角地区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去,还是留?去,又该到哪里去?江西在这场产业转移的浪潮中又将承担怎样的一个角色?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上,珠江三角洲曾独领风骚多年,然而,持续多年高速增长之后,这个制造业重地最近几年却接连遭遇“劳工荒”、“电荒”、“油荒”,土地、劳动力、能源价格都出现大幅上涨,而在国际市场上,随着人民币升值和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珠三角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又受到严峻挑战,一些企业不得不离开他们的创业之地,远走他乡。据调查,广东地区去年大约有近1000多家的鞋厂及相关配套的鞋材、皮革、制鞋设备、五金化工、鞋类贸易及研发设计中心等,因各种内外部因素或主动歇业倒闭,或被法院查封,或被当地政府接管。资料显示,在这些关、停、封的鞋类企业中,中国内地鞋企约占55%,台资和港资鞋企分别约占25%和10%,其他鞋企占10%。除了部分倒闭外,目前广东另有25%左右到东南亚如越南、印度、缅甸等国家设厂,有50%左右到我国内地省区如湖南、江西、广西、河南等地设厂,有25%的企业还处于观望状态。“东南亚一些国家看上去劳工成本好像是比较低,但在产业链配套、技术工人和管理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要找一个什么备件,都要从东莞快递过去,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成本。”一鞋企负责人告诉记者。1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成本压力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直接诱因。近年来,由于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变化,土地价格不断上升,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等,一些产业和产品竞争优势逐渐丧失,逐步走向衰退,面临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很多企业都认为目前是近20年来最严峻的时刻,他们面临工人最低工资上调、加贸政策收紧、银行停贷、民工荒、供电紧张、劳动合同法、环保要求提高及地方政府急促产业升级转移等众多压力因素。对遭遇发展瓶颈的珠三角来说,也是基于现实的迫切选择。而如今的珠三角虽然产业转移和升级喊了多年,但“雷声大,雨点小”,传统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占据着主要份额。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广东2007年全省人口达9450万,可能成为第一人口大省,主要是外来人口迁移带来的。如果再不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资源、环境、治安、社会管理、外来工的子女读书、住房等压力都很大。数据表明,珠三角地区家具制造、皮革、服装鞋帽等行业用了全省用工的25%,但是只创造了8.5%的增加值。业界一权威人士告诉记者,一些中小型企业的退出,给优势企业腾出了做大做强的空间。从中长期来看,珠三角的产业集群不但不会缩小,反而会因优势企业的做大做强而不断提升竞争力。江西,产业转移的首选地江西承接产业转移优势明显制造业仍然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主体,在世界鞋业的发展中,广东制鞋业独领风骚多年。但最近几年里“劳工荒”、“电荒”和“油荒”接踵而至,土地劳动力、人民币升值、新劳动合同法的实行和加工贸易政策的持续收紧,多方因素汇集成一股寒流,侵袭着广东鞋企。不少鞋企因此南下北上大迁移,有的甚至将目光投向海外,移师东南亚。江西,以毗邻广东的区位优势成为了沿海鞋企实现产业梯度转移的第一个桥头堡。赣州地处江西南大门,面向珠江三角洲和闽南沿海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较明显。良好的交通条件江西是唯一同时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的省份,面向珠江三角洲,已有赣粤高速公路、105国道和京九铁路相通。面向长江三角洲,有横贯江西的沪瑞高速公路、320国道和浙赣铁路相连。面向闽东南三角区,有京福高速公路、昌厦入闽公路、鹰厦铁路、横南铁路、赣龙铁路等连接。国际机场航线可直达全国主要城市及香港、新加坡、吉隆坡等地。水运有赣江经鄱阳湖进入长江,可直达上海、宁波、厦门、香港等港口城市。“东部沿海鞋业结构正在调整和升级,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内地转移的趋势非常明显,选择江西主要是这边就是在用工和交通方面这些因素,毗邻福建台湾,对转移鞋业产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一台资鞋企负责人说。2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台资鞋企中,95%以上做的是出口业务,在著名的国际运动鞋品牌中,有60%-70%的产品出自台资企业。对他们来说,人力、电力、运输是考虑最多的三大因素。在出现各种不利条件的情况下,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把厂房建到离沿海地区相近的中部地区,以规避劳动力短缺、厂房不够等方面的影响,保证生产。据了解,赣州人均月工资要比东莞便宜300元左右,且劳动力比沿海地区相对好找,当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也纷纷在合同中承诺为前来建厂的公司提供人力保证。江西省总人口为431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99.5万人,占37.1%;乡村人口2711.7万人,占62.9%。电费大约在0.4—0.75元/度不等,普遍为0.5—0.6元/度,相较于沿海地区接近1元/度的电费,便宜了将近一半左右,水每吨0.9元,东莞则是1.5元而对于万人的制鞋企业每个月用电可达几百万,上千人的工厂每月也要几十万,电费的降低能为他们节省不少成本。政策环境优势2007年12月12日,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赣州调研时说:“希望赣州要充分发挥毗邻珠三角的区位优势,大力承接发达地区和海外产业转移。”2008年1月6日,在江西省赣州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蔡晓明提出:“赣州要集中精力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项目,把赣州打造成中西部地区承接港澳台产业转移首选地。”“承接首选地”概念的提出,对赣州的发展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带动整个江西走进“鞋业工厂”的新纪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长三角、珠三角企业纷纷抢滩江西的同时,江西政府也明确提出提出加大区域经济合作力度,对接“长珠闽”的发展思路。始终恪守“亲商、诚信、发展、双赢”的原则,不断完善和改进“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服务,营造出了“爱商、扶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近几年来江西一些县市纷纷组团在广东、上海、苏南一带考察和设立招商机构,而以往他们的招商重心集中在广东和浙江。据了解,有意到那里投资的企业大多是轻度污染及能耗较大的传统行业,相对长三角而言,那里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成本低廉。便捷的交通,优越的区位,良好的政策,加上劳动力、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为产业发展和配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既有利于总部在港澳台和东部省份的生产企业搬迁到江西,又有利于为江西支柱产业配套的企业来赣落户,成为众多制鞋企业内迁的首选地。大型鞋企落户江西带动外围配套企业进驻华坚集团走进赣州3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赣州市被称为江西省的南大门,紧邻广东,粤赣高速更是拉近了这里与珠三角的距离,如此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然吸引了大量广东企业的目光。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干道,直接连接着粤赣高速公路,在这条主干道的两旁,随处可以看见正在开工建设的工厂。从珠三角往内地迁移,华坚集团是制鞋企中走得最早最成功的一家,江西赣州则是华坚集团实现产业转移的第一站。2002年,带着对事业永攀高峰的追求,带着对家乡红土地片片深情,张华荣班师北上,与江西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签约兴建华坚国际鞋城的宏伟计划,首期项目计划用地600亩,总投资3.4亿元人民币,欲打造国际一流女鞋生产基地。联手世界最大制鞋企业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女鞋制造企业,华坚国际鞋业集团属香港BVI公司,于1996年10月在东莞厚街投资成立华坚鞋业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生产NINEWEST、EASYSPIRIT、COACH、REPLAY、ZARA、LONDONUNDERGROUND、BROWNING等品牌鞋,种类包括凉鞋,密鞋、马靴、休闲鞋等1000多个款式,产品全部出口,年生产能力逾千万双,公司已经形成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格局,成为女装鞋界知名企业。为使企业不断走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道路,把华坚国际鞋城真正建设成为全世界最大最好的女装鞋制造中心。张华荣抓住机遇,又与世界最大制鞋集团——台湾宝元集团公司麾下的“太平洋投资有限公司”缔结姻缘,成立华坚国际(BVI)股份有限公司,首个合作项目“赣州华坚国际工业城”,总投资9亿元人民币,购地3000亩,联袂打造世界一流工业城。华坚集团总裁董张华荣说,经过几次反复考察,我选择了赣州,主要有几个因素:一是赣州位于珠三角洲,在湖南,江西,广西是最近的一个市级地区,这是一个区域位置;二是赣州的人力资源有800万人,而且大部分在广东从事制鞋行业,将来(他们)一定回到自己家乡;第三赣州的发展是很看好的,赣州离广东最近,同时在周边省会是个比较大的人口比较多的中等城市。另外一个,交通也相当好,特别是运输成本比较低。从2002年开始投巨资兴建的赣州华坚国际鞋城,让华坚集团完成产业转移的“惊人一跳”。不但推动了转入地江西赣州鞋业制造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飞跃发展,同时也强化了其位于世界最大鞋业基地东莞总部的研发、贸易和品牌孵化功能,顺利走上了自创和收购品牌的发展之路。上高成为中部最大鞋业加工基地上高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地处赣西中心,东界高安市,南临新余市、分宜县,西接宜春市、万载县、北连宜丰县。到上海、杭州、福州、厦门、武汉、长沙、广州等皆可朝发夕至。江西上高县政府,为加速工业化进程,加快当地济建设,对接“长珠闽”工业带,于2001年9月正式建立了“上高科技工业园”。台湾宝成国际集团落户上高4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随着全球最大的制鞋企业——台湾宝成国际集团在上高兴建的裕盛工业有限公司的投产,“宝成”正积极助推上高成为全国最大的鞋类产品生产制造基地,使“上高鞋”走出江西,走向海外。台湾宝成国际集团是一家涉及到运动鞋、服装、电子、金融等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也是主要开发耐克、阿迪达斯、锐步、新百伦等世界的知名品牌的集团。据悉,宝成集团先后在20多个省市地区考察,最终选址江西上高,2005年成立了裕盛工业有限公司,首期投资2500万美元,占地1000亩,计划招收10000员工,每月生产耐克、阿迪达斯、锐步、新百伦等品牌鞋200万双,月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至2000万美元,9月份企业将正式建成投产。一期生产线运做成功后,宝成国际集团将再上四条类似规模的生产线。裕盛公司是NIKE在中国内地的第一家鞋类合同生产工厂,预计2008年建立生产线17条,总用工量达1.2万人。台资企业吸引上高民工“回流”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的江西,大量富余劳动力前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早已司空见惯。但记者7日在上高县采访时却发现,近年来,该县不仅外出打工人员有所减少,而且出现近2万熟练工“回流”的现象。上高县曾是江西省外经贸厅指定的全省首批外派劳务输出基地县,高峰时期全县有5.4万人在外打工。近年来,随着一批大的台资项目落户上高,县内用工需求大大增加。目前,仅旺旺集团在上高建成投产的2家子公司已经安置近千人就业,4家子公司全部竣工后预计可安置2500余人就业;全球最大的制鞋集团台湾宝成集团也在上高投资兴办了裕盛工业有限公司,预计安排就业1.5万人,目前该公司一期工程已经安置就业岗位7000余个。据了解,上高县为缓解企业用工缺口,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已有近2万名熟练工“回流”。今年上半年,该县外出务工人员已经从5.4万人减少为4万人左右,7000余名熟练工人选择回到家乡工作。目前,上高县县委、县政府将依托宝成国际集团的落户,以裕盛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规划工业用地500亩,旨在把上高建成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鞋业生产制造基地。黎川县借助台资打造“江西鞋城”“达芙妮”女鞋其实是“黎川造”黎川县位于江西省中偏东部,福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由赣入闽的东大门之一。黎川县自2005年引进第一家制鞋企业,如今已经有8家鞋业企业和4家鞋业配套企业落户工业园区。目前,黎川工业园里的鞋业企业年产三亿双鞋,其中不少是原来一直在福建等沿海省份发展的台资企业,鞋产业集聚效应在黎川已初步显现。在黎川投资的台资鞋业企业——台湾永恩集团子公司的大川鞋业公司,生产的“达芙妮”品牌是黎川县的明星产品。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2006年9月落户黎川,今年3月一期工程已开始投产。目前,该厂第二、第三厂房还在5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扩建中。公司负责人表示,只要二期工程顺利完成,该公司将把“达芙妮”鞋的所有工序搬迁到黎川,扎根江西。两年前鞋产业几乎还是空白的黎川县,这些企业引进外资达4400万美元,内资1亿5000万人民币。其中已经投入生产的9家鞋业企业今年上半年完成工业产值1亿6000多万元,安排就业人员近4000人。黎川县倾力打造“精品鞋城”目前,由福建客商投资5000万元创办的黎川川田鞋业有限公司于2006年2月正式投产后,至7月底已实现产值2850万元,上交税金48万元。其中“川田”、“珍中”等制鞋企业已开工投产,“华泰”正在加紧建造厂房,“永城”、“永超”正加紧向园区申报用地。今年以来,黎川县把招商重点放在引进与鞋业有关的项目上,面向福建等鞋业发达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1至7月,该县分别组队到厦门、泉州等地招商,引进项目15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个。据悉,“川田”、“珍中”、“永城”、“永超”、“华泰”、“华伦”6家制鞋企业全部建成投产后,可解决当地3000多人的就业问题。为了打造黎川鞋业生产基地的知名度,在2007年7月黎川县公布了《黎川县鞋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希望透过这些大型制鞋集团,以商招商,吸引更多的制鞋和配套企业进驻当地;并且计划在五年之内引进二十家制鞋企业,八十条生产线,提供制鞋业从研发、原料、加工、半成品、成品等一条龙的供应链,甚至未来不排除发展其它高科技等产业。本刊观点江西已成为台商第二大投资的热土2007年8月29日至9月1日,已连续举办5届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如期举行,1000多名台商从四面八方纷纷赴赣捕捉商机、设桩布点、增资扩股,并不靠海的江西,在台商眼里具有怎样的后发优势?近几年,江西悄然成为海外和台港澳客商投资的新聚集地。自1992年首家台资企业进入江西以来,截止2007年上半年,江西省新引进台资合同项目78个,合同台资额8.3亿美元,同比增长116%。东元电机、亚东水泥、泰丰轮胎、宝成鞋业、统一食品等大批台企纷纷增资扩产。随着上高裕盛(宝成国际集团)、江西大川(永恩集团)、赣州华坚、遂川海6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丰等一批大型制鞋企业的落户,还吸引带动了宏凯、南鑫、承达、获加等一些中大型鞋企在江西赣州、安源、信丰、黎川等地投资建厂,江西正朝着“世界鞋厂”的目标大步迈进,台资已成为江西省第二大引进外资。台湾主流企业接踵而至,崛起了一个个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产业链的逐步形成近年来,随着东鞋西移速度的加快,目前在江西兴国、龙南、南康等地投资建厂的制鞋业、电子五金塑胶玩具产品、轻工家电、应用科技等产业已初见成效,一些新签约项目的客商正在忙着开建工厂,新投资的客商正在新建一幢幢标准厂房……引来了珠三角客商的“投资潮”。目前,在江西峡江、永丰、泰和、遂川等县工业园区已引进了30家企业。家具业近700余家,企业90%分布在南康市,而大多数制鞋、服装企业聚集在龙南、南康、兴国、上高、黎川一带。初步形成了新型建材、制鞋、手袋类、电子、制药等5大产业群共同发展的格局。其中来自珠三角的占71%,长三角的占16%,闽南三角区的占13%。一些中大型企业之所以到江西来,是因为江西各工业园区不仅有良好的承接能力,而且提供的政策扶持和安商服务都相当到位。工业园区是开展招商引资的有效载体,它不仅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配套能力,能承接企业的投资生产所需,而且在为企业的生产销售提供便利服务,能够解决企业在运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把工业园区真正建设成为海内外客商投资的洼地。江西已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平台“台资需要西进,江西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赣台两地物华天宝,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使两地经贸合作迈向纵深成为可能。”江西省台办主任阎钢军表示,随着前四届赣台经贸洽谈会的举办,江西的投资环境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得到了台商的广泛认同,江西已经成为台商投资的热土。江西这块投资热土,也成了台商投资大陆的重要基地。数字显示,目前台资已经成为继港资之后,江西利用境外资金的第二大来源。投资行业涉及旅游、房地产、服务行业、农业开发等多个领域,台商投资项目已形成了以资本、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制造、电子、陶瓷业集群和以劳动力密集、产品外销为基本特色的现代加工型企业集群,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为江西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东部省份劳动力及土地成本提高,大量投资大陆沿海省份的台商正在“西移”。江西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且地处珠长、闽三角的交接点,有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东部产业转移首选地,产业集群雏形正在形成。7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对于转出企业来说,人力、电力、运输是考虑最多的三大因素。江西作为承接大陆东部与西部产业转移的中间地带的桥头堡,蕴藏着巨大商机和发展潜力,必将成为新形势下众多制造企业投资大陆的热土。8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 编号:1700771573
  • 分类:其他文档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8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33792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其他文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