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其他文档 > 核查报告、储量核实报告、地质报告

核查报告、储量核实报告、地质报告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核查报告、储量核实报告、地质报告,格式为 doc ,大小 3514881 KB ,页数为 54页

核查报告、储量核实报告、地质报告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目录1.概述....................................................................11.1.目的任务.............................................................11.2编制依据.............................................................11.3交通及位置..........................................................21.4以往的地质工作...............................................31.5矿山基本情况及开采利用概况..............51.6本次工作情况..................................................102矿山地质概况...............................................132.1矿区地层..........................................................132.2构造......................................................................142.3煤层特征.............................................................152.4.煤岩特征..........................................................172.5.矿石风(氧)化特征....................................192.6煤层顶底板及夹石.......................................192.7矿床共(伴)生矿产.......................................203.矿石加工技术性能....................................203.1工艺特征..........................................................203.2煤的工业用途...............................................204....................................................................................204.1水文地质..........................................................204.2工程地质条件...............................................264.3环境地质条件..................................................294.4煤炭安全生产综合评价............................304.5开采技术条件小结.......................................315.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315.1核实地质工作方法、工程布置原则及质量评价...................................................................315.2核实地质工作工程测量及质量评价325.3采样、化验及质量评价............................325.4探采对比.............................................................326.资源储量估算...............................................336.1储量估算工业指标....................................336.2储量估算煤层及储量范围......................346.3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356.4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356.5采空区边界圈定..........................................366.6块段划分原则..................................................366.7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366.8储量核查估算结果....................................376.9资源储量增减变化情况............................417矿山社会、经济效益...............................478结语及建议....................................................47附图:1、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整合前后地形地质及井上下对照图1:50002、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水、工、环地质综合图1:50003、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1-1′…5-5′地质剖面1:50004、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K18、K19、K21、K23、K21、K23、K25、K27、K29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估算图1:50005、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1:10006、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ZK201钻孔柱状图1:200附件(复印件)1、编制单位资质证书2、委托书3、承诺书4、《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等四县(区)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黔府函[2006]205号5、整合协议6、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7、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临时采矿许可证8、原潘家沟煤矿采矿许可证。10、原小寨沟煤矿采矿许可证11、原恒鑫煤矿采矿许可证12、原云桂煤矿采矿许可证13、瓦斯等级鉴定批复[2007]67号14、煤层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15、煤质化验报告《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内审意见书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杨忠)委托我所编制《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我所于2007年11月20日组织有关专家对该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进行了内部审查,审查意见如下:1、实报告的目的明确,依据充分。2、本次工作充分利用了以往的地质勘探成果、井巷、野外实测资料及该公司所提供的各种有效原始资料,经综合整理编制而成。其数据准确、成果可靠。3、储量估算的主要参数——煤层厚度、比重、产状准确,计算方法正确。4经本次核查估算,截止2007年7月底止,矿区范围内准采标高内地质勘查资源/储量总量为2217.9万吨,其中采空区动用储量(122b)86.8万吨,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332+333+334?)2131.1万吨,准采标高下预测的潜在资源量1033.4万吨。5、本核实报告内容可以作为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占用煤炭资源储量的依据。重庆煤田地质研究所2007年11月20日1.概述1.1.目的任务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等四县(区)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黔府函[2006]205号精神),水城县蟠龙乡潘家沟煤矿与水城县蟠龙乡小寨沟煤矿、水城县蟠龙乡恒鑫煤矿、水城县蟠龙乡云桂煤矿于2007年4月达成整合协议,拟组建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杨忠)。为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矿产储量登记统计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查明整合后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煤炭资源赋存情况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杨忠)(以下简称“蟠龙煤业”)特委托重庆煤田地质研究所对该公司下属的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煤炭资源保有储量进行核查,提交《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充分收集该矿井现有生产巷道揭露资料,调查矿区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状况,煤质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圈定采空区范围等,结合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提供的各种图纸资料、参与整合的煤矿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和地质报告等相关资料,经综合分析整理,编制本储量核实报告,作为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办理储量登记和取得新的采矿许可证的依据之一。1.2编制依据(1)《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1(2)国土资发[2007]40号关于印发《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3)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6号(4)国家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5)《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炭部(84)煤生字第550号;(6)《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煤炭部(83)煤生字第1275号;(7)《生产矿井储量及损失量计算办法的规定》;(8)参与资源整合的矿井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9)合同书、委托书、及我所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收集的该矿生产地质资料等。(10)《地质报告》等1.3交通及位置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位于水城县城西南部的蟠龙乡,行政隶属水城县蟠龙乡,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6′50″~105°07′56″,北纬:26°21′07″~26°22′26″矿山南距蟠龙乡政府所在地约3km,离水黄高等级公路约1.0Km,距水城县城(县政府所在地)约51Km,有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详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交通位置图)。21.4以往的地质工作(1)1958年3月,原贵州省地质局郎岱队提交了《郎岱、水城地区煤田初步普查报告》,初步查明了煤层赋存状态和地质构造(落差大于30m的断层),并获得了一定比例的工业储量,高级储量较少,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位于该普查区外围。(2)2005年10月,贵州省地矿局113地质大队在矿区范围进行地质工作,施工钻孔一个,提交有《贵州省水城县蟠龙乡小寨沟煤矿勘查地质报告》,估算k18、k19、k23、k25、k27煤层资源量(334?)330万吨。(3)、2004年11月,贵州省地矿局113队对小寨沟煤矿进行储量核实,提交《贵州省水城县蟠龙小寨沟煤矿地质报告》,到2004年11月止,3矿区范围内的保有储量为(333)264万吨,(市国土资函[2005]11号),其中k18煤层(333)31万吨,中k19煤层(333)44万吨,k23煤层(333)25万吨,k25煤层(333)61万吨,k27煤层(333)53万吨,k29煤层(333)50万吨。(4)2004年6月,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总队对恒鑫煤矿进行地质简测,提交有《贵州省水城县蟠龙恒鑫煤矿地质简测报告》,截止至2004年6月,恒鑫煤矿矿区内的保有资源储量(333)为210.5万吨(该报告未评审),其中K23煤层(原k13煤层)(333)22.1万吨,K25煤层(原k17煤层)(333)116.3万吨,k27煤层(原k19煤层)(333)72.1万吨。(5)2004年11月,贵州省地矿局113地质大队对潘家沟煤矿进行储量核查,提交有《贵州省水城县蟠龙乡潘家沟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止至2004年12月,潘家沟煤矿矿区内的保有储量(333)为125万吨(市国土资函[2005]11号),其中K19煤层(原k7煤层)(333)20万吨,K21煤层(原k10煤层)(333)14万吨,K23煤层(原k13煤层)(333)23万吨,K25煤层(原K14煤层)(333)68万吨。(6)2003年5月,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总队对云桂煤矿进行地质勘查,提交有《贵州省水城县蟠龙云桂煤矿勘查地质报告》,截止至2003年6月,云桂煤矿矿区内的保有资源储量(333)为425.4万吨(该报告未评审),其中K18煤层(原k1煤层)(333)33.2万吨,K19煤层(原k7煤层)((333)41万吨,K25煤层(原k19煤层)4(333)220.6万吨,K27煤层(原k21煤层(333)130.6万吨。经过上述地质工作,基本查明了井田内主要地质构造、可采煤层层数、厚度及煤质情况,初步查明了含水层层位,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富、导水性等水文地质条件。为本次地质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地质资料。1.5矿山基本情况及开采利用概况1.5.1整合前矿井情况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由原水城县蟠龙乡小寨沟煤矿、水城县蟠龙乡恒鑫煤矿、水城县蟠龙乡潘家沟煤矿、水城县蟠龙乡云桂煤矿整合而成。1.5.1.1水城县蟠龙乡潘家沟煤矿水城县蟠龙乡潘家沟煤矿建于2001年,为私营小煤矿,2001年12月取得采矿许可证,有效期为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设计生产规模为3万吨/年,2006年12月取得新的采矿许可证,证号5200000630798,有效期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生产规模9万吨,矿区平均走向长0.8km,平均倾斜宽0.7km,开采K23、K25煤层共四层煤,准采标高+1300m~+1000m,矿区面积0.406km2,其具体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确定,拐点坐标见表1:5表1水城县蟠龙乡潘家沟煤矿拐点坐标表(整合前)拐点编号XY备注A291837835512696准采标高+1300m~+1000m,矿区面积0.406km2B291844035513200C291762435513021D291800635512306水城县蟠龙乡潘家沟煤矿于2002年6月取得生产许可证,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证号D240303001,2004年1月取得工商营业执照,2006年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其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等相关证照齐全,是一个合法的生产矿山。水城县蟠龙乡潘家沟煤矿现为斜井开拓,现主要运输大巷布置于K25煤层中,分区抽出式通风,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采区前进式,区内前进式开采,煤电钻打眼,放炮落煤人工攉煤,柔性掩护支架支护,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掘进方式为打眼放炮,人工装渣。排水方式为机械抽排至地面。斜井采用绞车提升平巷采用人力推车运输,地面汽车运输。矿井历年累计动用储量52.5万吨。其中采出量约43万吨,损失量约11.5万吨。历年矿井回采率72.2%、采区回采率81.9%。现潘家沟煤矿K23和K23煤层已开采至+1050m标高。1.5.1.2水城县蟠龙乡小寨沟煤矿水城县蟠龙乡小寨沟煤矿建于2001年,为6私营小煤矿,2001年12月取得采矿许可证,有效期为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设计生产规模为3万吨/年;2006年12月取得新的采矿许可证,证号5200000630238,有效期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生产规模3万吨,矿区平均走向长1km,平均倾斜宽0.5km,主采K25煤层,准采标高+1250m~+980m,矿区面积0.5127km2,其具体范围由6个拐点坐标确定,拐点坐标见表2:表2水城县蟠龙乡小寨沟煤矿拐点坐标表(整合前)拐点编号XY备注A291589035511470准采标高+1250m~+980m,矿区面积0.1527km2B291589035511930C291608035511860D291627235512080E291690035511930F291690035511470水城县蟠龙乡小寨沟煤矿采用斜井开拓,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小阶段爆破采煤法,采区前进式,区内前进式开采,煤电钻打眼,放炮落煤,人工攉煤,木支柱支护,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掘进方式:打眼放炮,人工装渣。排水方式为机械抽排至地面。斜井采用绞车提升平巷采用人力推车运输。地面汽车运输。截止2007年7月底水城县蟠龙乡小寨沟煤矿动用储量区域为F2断层上盘的部分储量,累计为累计动用资源量23.6万吨。该矿属关7闭整合矿井,现处于停产关闭状态。1.5.1.3水城县蟠龙乡恒鑫煤矿水城县蟠龙乡恒鑫煤矿建于1997年,为私营小煤矿,1997年9月在水城县办理了采矿许可证,设计生产规模为6万吨/年,矿区平均走向长0.8km,平均倾斜宽0.4km,主采K25煤层,准采标高+1200m~+900m,矿区面积0.39km2,其具体范围由6个拐点坐标确定,见表3:表3水城县蟠龙乡恒鑫煤矿拐点坐标表(整合前)拐点编号XY备注A291770035512420准采标高+1200m~+900m,矿区面积0.39km2B291770035512200C291728035512200D291728035511640E291800035511810F291800035512280水城县蟠龙乡恒鑫煤矿采用斜井开拓,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小阶段爆破采煤法,采区前进式,区内前进式开采,煤电钻打眼,放炮落煤,人工攉煤,木支柱支护,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掘进方式:打眼放炮,人工装渣。排水方式为机械抽排至地面。斜井采用绞车提升,平巷采用人力推车运输。地面汽车运输。从建矿至2007年7月底累计动用K25煤层储量10.7万吨。其中采出量约7.7万吨,损失量约3.4万吨。历年矿井回采率71.9%、采8区回采率79.9%。由于该矿现属关闭整合矿井,现处于停产关闭状态。水城县蟠龙乡云桂煤矿建于2004年,为私营小煤矿,2004年11月取得采矿许可证,设计生产规模为9万吨/年,矿区平均走向长1.1km,平均倾斜宽0.8km,主采K25煤层、K27煤层,准采标高+1300m~+660m,矿区面积1.0338km2,其具体范围由8个拐点坐标确定,拐点坐标见表4:表4水城县蟠龙乡云桂煤矿拐点坐标表(整合前)拐点编号XY备注A291760035513000准采标高+1300m~+660m,矿区面积1.0338km2B291656035513000C291656035512070D291696035511990E291696035511680F291722035511680G291722035512260H291765035512245该矿为在建矿井,整合前未动用任何煤炭资源。1.5.2整合后矿井情况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等四县(区)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黔府函[2006]205号精神),水城县蟠龙潘家沟煤矿与水城县蟠龙小寨沟煤矿、水城县蟠龙恒鑫煤矿、水城县蟠龙云桂煤矿于2007年6月达成整合协议,拟重新组建“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杨忠)”,其企业所属矿山为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20079年9月取得临时采矿许可证,证号为:5200000711614,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a,有效期2007年9月~2008年9月,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拐点坐标如表5所示。表5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坐标直角坐标XY1291820035511837229183473551319532915854355131704291585235511312根据临时采矿许可证,矿区平均走向长2.455km,平均倾斜宽1.593km,K18、K19、K21、K23、K25、K27、K29煤层,准采标高1300m~660m,矿区面积3.8717km2。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拟建生产规模为30万吨/年,设计采用斜井开拓,分区抽出式通风,走向长壁采煤法(二、三采区为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单体液压支柱(二、三采区为柔性掩护式支架)支护,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掘进方式:打眼放炮,人工装渣。排水方式为机械抽排至地面。斜井采用绞车提升,工作面平巷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水平运输大巷采用机车运输。地面汽车运输。1.6本次工作情况我所于2007年7月25日接受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潘家沟煤矿)煤矿的委托,于8月5日~8月15日派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到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进行了地质调查及各种资料的收集工作。本次收集了《贵州省水城县蟠龙乡小寨沟煤10矿勘查地质报告》、《贵州省水城县蟠龙小寨沟煤矿地质报告》、《贵州省水城县蟠龙恒鑫煤矿地质简测报告》、《贵州省水城县蟠龙乡潘家沟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贵州省水城县蟠龙云桂煤矿勘查地质报告》的文字资料及图件;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及相关文件等。调查核实主要井巷工程3400m,煤层巷道编录2200m,现场测量煤厚点100处,测量煤岩层产状60个,老窑调查5处,石门巷道编录850m,调查测绘剖面5条,长约9041m。进行矿区地质(含环境地质调查)调查约5.30km2,同时调查测绘采空区边界,地表民房、井泉出露点、地表采空塌陷、工业广场、村庄保护边界等,利用所收资料,对1:5000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进行了修测。本次主要完成工作量见表6。11表6完成工作量情况表序号名称单位完成工作量1收集已有地质报告份102收集地形地质及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等张63调查测绘地质剖面图5条(1:5000)m94014调查核实主要井巷工程m34006巷道编录m2200(煤巷)850(石门)7煤厚点观测点1008煤岩层产状测量点609老窑调查处510环境地质调查km25.3011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修测等本次报告编制利用参与整和的四个煤矿提供的图件、文字资料,结合现场收集的资料,根据有关规程规范,完成矿井地形地质和整合前后矿区范围图、各煤层储量估算图、地质剖面图等,经综合分析整理,完成本报告的编制工作。本次保有储量核查检测工作的手段、方法12正确,取得的数据准确,分析得当,结论真实可靠。经本次核实,截止2007年7月底止,矿区范围内准采标高内地质勘查资源/储量总量为2217.9万吨,其中采空区动用储量(122b)86.8万吨,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332+333+334?)2131.1万吨,准采标高下预测的潜在资源量1033.4万吨。2矿山地质概况2.1矿区地层矿区位于白泥滥坝向斜西翼,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上统玄武岩组((P3β)、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及第四系(Q)等(缺失长兴组)。现将地层由新到老简述如下。第四系(Q):为冲积、洪积层,由黄色亚粘土和粉砂岩碎块构成,沿沟谷低洼地带分布,厚0m~20m。~~~假整合接触~~~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为灰绿色薄~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厚440m~550m。~~~假整合接触~~~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灰色、灰黑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岩夹煤层,含煤层20~30层,煤层平均总厚度18.46m,含煤系数12.1%。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13层。产大羽牙齿,栉羊齿等植物13化石,厚350m左右——整合接触——二叠系上统玄武岩组(P3β):黑色、绿色杏仁状晶质玄武岩,厚度不详。(见煤系地层柱状图)。2.2构造矿区位于白泥滥坝向斜(蟠龙向斜)西翼,矿区内岩层呈现出向南东向倾斜的单斜构造,受断层影响,矿区范围内地层倾向和倾角变化较大,地层倾向83°~135°,倾角22°~55°,平均约33°,F2断层以南,地层倾角为倾角45°~48°,平均约46°,F3断层以北南,地层倾角为倾角54°~57°,平均约55°,F3断层和F2断层之间,地层倾角为倾角24°~42°,平均约30°矿区内发育三条大的断层,分叙述如下:F1逆断层:位于矿区的西翼,断层倾向270°~275°,倾角75°,断距大于30m。对矿井煤层的开采没有影响。F2平移正断层:位于矿区的南部(原小寨沟煤矿中部),断层倾向345°~352°,倾角83°~84°,水平断距约735m。F3平移逆断层:位于矿区的南部(原恒鑫煤矿中部),断层倾向25°~27°,倾角85°~90°,水平断距约270m。矿区发现两组裂隙,一组倾向275°、倾角40°,裂隙宽度约1mm,间距0.5~1.0m无充填;另一组裂隙倾向约140°,倾角73°,裂隙宽度约1~2mm,间距0.3~0.7m。14矿区地层中未发现有岩浆侵入的影响。综合矿区煤层稳定程度和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矿井地质构造类型确定为复杂。2.3煤层特征区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为灰色、灰黑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岩夹煤层,含煤层20~30层,煤层平均总厚度18.46m,含煤系数12.1%。区内煤层编号自上而下分别为K1、K2、K3……K30,矿区范围内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共7层,即K18、K19、K21、K23、K25、K27、K29。(本次煤层编号按照小寨沟煤矿ZK201钻孔的煤层编号为准,其余矿井采用煤层对比对应小寨沟的煤层)现对矿区范围内各可采煤层的赋存情况简述如下:1、K18煤层(在原小寨沟煤矿的矿区范围内称K18煤层,其余矿井称K1煤层,):煤层产于煤系上部,一般距煤系顶界平均约96m,煤层松软,结构简单,煤层厚1.88m,,除在原小寨沟矿区内可采外,其余都薄化,属零星可采煤层。2、K19煤层(在原小寨沟煤矿的矿区范围内称K19煤层,其余矿井称K7煤层,):上距K18煤层一般约65m,煤层呈条带块状,较硬,结构简单,煤厚1.98m,除在原小寨沟矿区内可采外,其余都薄化,属零星可采煤层3、K21煤层(在原小寨沟煤矿的矿区范围内称K21煤层,在原潘家沟煤矿的矿区范围内称K10煤层,在原恒鑫煤矿的矿区范围内称K10煤层,在原云桂煤矿的矿区范围内称K15煤层):上距K1915煤层一般约9m,煤层呈条带块状,较硬,结构简单,煤厚0.15m~1.22m,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由南向北煤层逐渐增厚,在F3断层上盘,煤层稳定可采外,其余地段煤层薄化至0.50m,不可采。属零星可采煤层。。4、K23煤层(在原小寨沟煤矿的矿区范围内称K23煤层,在原潘家沟煤矿和原恒鑫煤矿的矿区范围内称K13煤层、在原云桂煤矿的矿区范围内称K17煤层):上距K21煤层一般约39m,煤层呈条带块状,结构简单,煤厚1.20m,煤层厚度变化大,在矿区范围内煤层薄,但基本稳定可采,属较稳定煤层的可采煤层。5、K25煤层(在原小寨沟煤矿的矿区范围内称K25煤层、在原潘家沟煤矿的矿区范围内称K14煤层,在原恒鑫煤矿的矿区范围内称K17煤层、在原云桂煤矿的矿区范围内称K19煤层):上距K23煤层一般约20m,煤层呈条带块状,较硬,结构简单,煤厚1.22~4.70m,煤层厚度变化大,属稳定煤层的可采煤层,为矿井的主采煤层。6、K27煤层(在原小寨沟煤矿的矿区范围内称K27煤层、在原潘家沟煤矿的矿区范围内称K21煤层,在原恒鑫煤矿的矿区范围内称K19煤层、在原云桂煤矿的矿区范围内称K21煤层):上距K25煤层一般约27m,煤层呈条带块状,结构简单,煤厚2.70m,矿区范围部分薄化,属稳定煤层的大部分可采煤层。7、K29煤层:(在原小寨沟煤矿的矿区范围内称K29煤层、在原潘家沟煤矿的矿区范围内称K23煤层,在原恒鑫煤矿的矿区范围内称K21煤层、16在原云桂煤矿的矿区范围内称K23煤层)上距K27煤层一般约40m,煤层呈条带块状,结构简单,煤厚0.05~1.65m,煤层厚度变化大,属稳定煤层的大部分可采煤层。各煤层按照主采煤层(K25)为基础,按照其石门揭露的层间距对比如下图:其它煤层不具备开采价值,不再叙述。图2-1矿区范围内可采、局部可采、零星可采煤层对比图2.4.煤岩特征2.4.1煤的物理性质及宏观煤岩类型据煤岩资料,主采煤层K25为黑色,具松脂、玻璃、暗淡光泽,以亮煤、暗煤型为主。显微结构:以条带状为主,次为细条带状,偶有不规则状、碎片状。非均质性强。变质程度均为焦煤阶段,成因类型为陆植煤。17矿区范围内各主要煤层的物理性质基本相似,多为黑色、条带及粉状结构,层状及块状构造致密坚硬,块度大。2.4.2煤的化学组份及用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224.1-2004),对照煤层取样化验结果各煤层主要煤质指标详见表7(2004年化验结果):表7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煤质化验结果表煤层名称水分Mad,%灰份Ad,%挥发份Vdaf,%全硫St.d,%发热量Qgr.v.d(MJ/kg)K181.21523.190.9523.43K191.11615.981.5527.96K210.818.2215.160.8025.12K231.315.5422.030.7128.91K250.814.3522.870.2628.46K270.749.5520.801.0831.37K290.9613.2718.271.0627.90矿井于2007年7月6日对矿区范围内的部分煤层(主采煤层K25(14#)煤层进行了取样化验,其结果如下:表8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煤质化验结果表煤层名称水分Mad,%灰份Ad,%挥发份Vdaf,%全硫St.d,%发热量Qgr.v.d(MJ/kg)粘结指数Gr.i最大胶质层厚度(mm)K25(14#09.321.111.25/88918).441根据前面化验的结果,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开采的K18煤层属低灰、低硫、中高热值焦煤;K19煤层属低灰、中硫、特高热值贫煤;K21煤层属中灰、低硫、高热值贫煤;K23煤层属低灰、低硫、特高热值焦煤;K25煤层属特低灰、低中硫、特高热值焦煤;K27煤层属特低灰、低中硫、特高热值焦煤;K29煤层属低灰、低中硫、特高热值焦煤;煤层可作为动力用煤、炼焦用煤等。2.5.矿石风(氧)化特征根据开采老窑调查,区内煤层风化深度一般50m内,风化后煤层呈粉状,煤质较差。2.6煤层顶底板及夹石K18煤层:顶板:直接顶为粉砂岩,较稳定。底板:直接底为粘土岩,,不稳定K19煤层:顶板:直接顶为泥岩,不稳定。底板:直接底为粘土岩,不稳定K21煤层:顶板:直接顶为含粉砂质粘土岩,不稳定底板:直接顶为含粉砂质粘土岩,不稳定K23煤层:顶板:直接顶为粉砂质泥岩,,不稳定。底板:直接底为粘土岩,,不稳定K25煤层:19顶板:直接顶为粘土岩,不稳定底板:直接底为含砂质粘土岩,不稳定K27煤层:顶板:直接顶为泥岩,不稳定底板:直接底为粘土岩,不稳定K29煤层:顶板:直接顶为泥岩,不稳定底板:直接底为粘土岩,不稳定2.7矿床共(伴)生矿产本矿煤岩末做伴生有益及其它有害组份含量分析。3.矿石加工技术性能3.1工艺特征由于本矿采用原煤销售,主要供电厂,部分为民用煤,故未作有关测试。3.2煤的工业用途本矿区的煤类为焦煤和贫煤,可作民用煤、动力和炼焦配煤。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4.1水文地质4.1.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地处云贵高原斜坡地带,地形切割深、起伏大,山脊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呈近南北向展布。本区属于亚热带高原气侯区,年气温最高为2034.5℃,最低为-10.4℃,平均13.6℃。降水充沛,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之分,根据水城气象站1988年~2005年气象观测资料,区内年平均降水量为1133.1mm,其中5~10月降水量为959.5mm占全年降雨量的84.76%,11月至次年的4月为旱季,降水量为173.6mm,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5.33%。降水强度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冬春季节(旱季)降水量少,强度亦小,夏秋季(雨季)降水量大,强度亦大,且较集中。年平均大致暴雨12~15天,日最大降水量达148.8mm,小时最大降水量66.4mm。区域水系属珠江水系,矿区地表水由东向西流入木城河,后由北向南经北盘江河流入珠江,地下水流方向由东北向西南方径流,木城河床标高约+1118.8m,可作为本区域侵蚀基准面。区域内主要岩层为碎屑岩层,包括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中的砂质泥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页岩。碎屑靠近地表风化作用强烈,风化裂隙发育,含裂隙水,深部发育构造裂隙地段则为构造裂隙水,碎屑岩区地下水运动受地形、地貌、岩性控制,富水性总体较弱,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充,受地形影响,一般近源补给,就近排泄。4.1.2矿区水文地质条件4.1.2.1地形地貌矿区地貌属中山侵蚀溶蚀地貌,区内总体地势为东西高,中部低,海拔标高为1118.8~1663.5m,最大相对高差为544.7m,岩体部分裸露,地形坡角5°~50°,一般20°~30°,有利于地表水排泄,不利于地下水补给。4.1.2.2地表水体区内地表除由北向南流动的木城河外,无其他大型河流及水体,局部有池塘,常处于干涸状态。区内东西向的季节性小溪沟发育,降雨时,地表水沿山坡流入小溪沟,通过小溪沟由东向西流入木城河。溪沟21水流量变化幅度大,雨季水量大(7m3/s),枯水季水量小或干枯,流量变化受大气降雨的控制。对矿井涌水有一定影响,矿井最低排泄标高为+660m,本区各煤层资源/储量位于侵蚀基准面之下。4.1.2.3含水层、隔水层矿区主要含水层有:位于煤层底部的玄武岩组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富水性中;煤层顶部的飞仙关组为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矿区与煤层有关的隔水层有龙潭组的泥质粉砂岩、粘土岩等。含、隔水层以互层形式出现。自建矿以来,矿井主要井巷布置于龙潭组煤系地层中,井下涌水主要来自裂隙水,自建矿以来末发生过突水事故,但是区内断层发育,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大。矿区内的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矿区范围内共发现有6处泉点:QJ1,流量2.0~3.0m3/h;QJ2,流量1.0~2.0m3/h;QJ3,流量2.0~4.5m3/h;QJ4(为矿区主要用水水源)流量2.0~4.0m3/h;QJ5,流量4.0~7.0m3/h(为矿区主要用水水源);QJ6,流量2.0~5m3/h。4.1.2.4矿井充水因素分析(1)充水水源1)地表冲沟水矿区内有近南北向的季节性小溪沟,雨季时溪沟水将通过采动裂隙渗入矿井,成为地下水的补给源,同时为矿井水的间接补给源。2)第四系孔隙水矿区内覆盖的第四系,含水性弱,加之厚度不大,蓄水量有限,对煤矿开采影响小。3)龙潭组裂隙水该组主要为碎屑岩,富水性总体微弱,在构造裂隙带及应力破坏影响的地段,含水量相对会较大,矿床开采到这些地段,矿井出水量会比正常出水量增大。该组为煤矿床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4)采空区积水矿区接近地表,原有老窑,其中不少为斜井或暗斜井开拓,停采或废弃后形成的老窑积水,将对矿井开采造成威胁,同时成为矿井充水水源之一。22(2)充水通道1)岩石天然节理裂隙矿区含煤地层龙潭组在接近地表附近,因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很发育,地表水可以通过其节理裂隙进入井下。2)人为采矿冒落裂隙采煤活动产生大量的采矿裂隙,七层可采煤层的顶板和底板均为软弱岩组,矿井及采空区易坍塌,地压对围岩破坏严重,易诱发突水通道。3)断层破碎带矿区内出现的断层破坏了地层的完整性、连续性,降低了岩石的力学强度,断层破碎带有一定含水性和导水性,采煤工作使裂隙大量出现,改变了断层带附近应力场和地下水的天然流场,地表水、地下水更可能沿断裂带进入矿井。4)老窑采空区矿区内老采空区,其废弃采面或巷道会成为老窑。(3)充水方式由于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不强,为中等~弱含水层,充水通道主要以岩石原生裂隙和采矿节理、裂隙为主,规模一般不大,少量为老窑、采空区巷道。(4)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变化本区地表水、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影响,其流量、水质变化均与降水的季节和强度相对应,雨季流量增大,矿化度减少,枯季则相反。4.1.2.5水文地质类型整合后拟开采区位于本区侵蚀基准面以下,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龙潭裂隙水、玄武岩组基岩裂隙水、老窑采空区积水、地表冲沟水,第四系残破积松散层孔隙水。综上所述,本区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4.1.3涌水量预计据该矿提供的涌水量资料,现矿井最大涌水量40m3/h,正常涌水量20m3/h,矿井已开采面积约23为96228km2。本次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根据公式Q预=Q0预测矿井涌水量。式中:Q预:预测涌水量(m3/h);Q0:现矿井最大或正常涌水量(m3/h);S0:现采空区面积(m2):96228S1:预测采空区的面积(m2):1556432矿井涌水量预计:最大涌水量:Q预最=Q0=40×==160(m3/h)正常涌水量:Q预正=Q0=20×=80(m3/h)全矿井最大涌水量Q预最为160(m3/h),正常涌水量Q预正80(m3/h)综上所述,矿区内的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由于地表水体不发育,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差,综合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简单。4.1.4矿山开采中可能发生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及建议(1)主要水文地质问题①由于原老空区的存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存在老空区突水的可能。②由于煤层顶板冒落裂隙带可能扩展到地面,使地表水、地下水与矿坑沟通,也可能引起局部地下水位下降,造成井、泉流量减小甚至疏干。③矿井排放的废水会对地表水、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矿井生产排出的污水流向溪沟,会将矿井中氯、磷、氟、砷、硫等有害物质及开采中24产生的有害物质带入地表水、地下水中,对地表水、地下水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2)建议①业主一定注意进一步调查核实老窑及采空区的位置、范围、积水情况,在相关区域掘进工作面施工时要密切注意涌水情况,一定要注意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防止误入采空区造成突水事故;②若地表水体或井泉漏失影响矿区居民生产生活,应修蓄水池或从他处引水,解决采动影响范围内的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否则,应对矿区居民进行搬迁。③矿井必须加强生产废水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4.1.5供水水源矿区生活用水来自泉点QJ4、QJ5,生产供水水源为木城河水,矿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为泉井水、溪沟水。4.2工程地质条件4.2.1工程地质条件现状评价⑴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矿区内工程地质岩组可划分为坚硬岩组、中硬岩组、软弱岩组及松散岩组四类。坚硬岩组:主要包括玄武岩组(P3β)岩石。中硬岩组:主要包括中~微风化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质粉砂岩、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砂岩、粉砂岩等碎屑岩。软弱岩组:主要包括强风化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泥质粘土岩,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碎屑岩、煤层等。25松散岩组:主要包括第四系碳酸盐残积红粘土,第四系碎屑岩残积、坡积土。⑵岩土工程地质条件①土体工程地质条件第四系碎屑岩残积、坡积土层,一般具可塑性,厚度薄,主要分布于含煤地层露头区。多为砂砾粘土,亚粘土为主,土体呈松散或半固结状,透水性较好,土体强度弱,压缩性高,受力后土体沉降量大,边坡容易失稳。②岩体工程地质条件A.上覆地层含煤地层上覆围岩主要为飞仙关组。飞仙关组主要为碎屑,少量碎裂结构,属软弱岩组,岩体多数为Ⅲ类,岩体质量中等,工程地质条件中等。B.含煤地层为碎屑岩,以砂岩、砂质粘土岩及煤层为主,力学强度很低,其中粘土岩遇水时极易软化,砂、泥岩稳定性差,巷道掘至该层段时,易产生顶部塌陷、底鼓、片帮等现象。C.下伏地层含煤地层的下伏地层为玄武岩组,为中厚~厚层状,属坚硬岩组,岩体致密坚硬,稳定性好。③主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K18煤层:顶板:直接顶为粉砂岩,较稳定。底板:直接底为粘土岩,,不稳定K19煤层:顶板:直接顶为泥岩,不稳定。底板:直接底为粘土岩,不稳定K21煤层:顶板:直接顶为含粉砂质粘土岩,不稳定底板:直接顶为含粉砂质粘土岩,不稳定K23煤层:26顶板:直接顶为粉砂质泥岩,,不稳定。底板:直接底为粘土岩,,不稳定K25煤层:顶板:直接顶为粘土岩,不稳定底板:直接底为含砂质粘土岩,不稳定K27煤层:顶板:直接顶为泥岩,不稳定底板:直接底为粘土岩,不稳定K29煤层:顶板:直接顶为泥岩,不稳定底板:直接底为粘土岩,不稳定综上所述,本区工程地质复杂类型属中等型。4.2.2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区内岩体主要为碎屑岩、煤层,碎屑岩以粘土岩、砂岩为主,属软质岩,力学强度较低。易造成采空塌陷、地裂缝、斜边坡失稳等。矿区岩体工程地质程度中等。各煤层顶板、底板稳定性较差,须加强顶底板管理,如果支护不良,可能出现顶板跨塌、片帮、底鼓、支架下陷等工程地质问题。应加强巷道及回采工作面的顶板支护。4.3环境地质条件4.3.1矿山环境地质条件现状评价1、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贵州省地震裂度区划图提供的地震裂度资料,矿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本区及其邻近区域近年来未发现有强地震活动,矿山属无震害区,区域稳定性良好。2、地质灾害现状27①房屋拉裂:在原潘家沟煤矿采空区靠近露头附近共发现房屋拉裂2处,裂缝宽度1~5mm,长度1.0~3.0m,影响的地面居民2户,人口9人,产生于2006年4月等。②地裂缝:在原潘家沟煤矿采空区和F2断层南翼采空区发现有裂缝,裂缝宽度2~5cm,裂缝长度2.0~5.0m,裂缝伸展方向NE70°~90°,产生时间2005年4月以前。③地面塌陷:在原潘家沟煤矿发现塌陷TX1,塌陷宽1.0~1.5m,长1.0~2.0m,深0.3~0.5m,呈圆形,在原潘家沟煤矿发现塌陷TX2,塌陷宽1.2~2m,长2~2.2m,深0.5~0.6m,呈圆形,其它未见明显塌陷。在F2断层南翼发现塌陷TX3,塌陷宽0.7~1.2m,长1.1~2.1m,深0.2~0.3m,呈圆形,其它未见明显塌陷未发现有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现矿井工业广场、主井、风井遭受现有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总之矿区地质环境条件较差。4.3.2矿山环境地质条件预测评价随着矿井开采强度增强及开采煤层层数的增多,原矿区因采动影响出现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区域将扩大,其环境地质条件将进一步恶化,各种地灾将更加频发,其它采动影响区域的房屋将出现开裂,地表将重新出现地裂缝,陡坡、陡岩将出现崩塌失稳的可能性增大。同时可能引起沟溪渗漏甚至疏干沟溪水,也可能引起局部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原影响区以内及相邻井、泉流量减小甚至疏干。矿井大规模疏排水,会将矿井中氯、磷、氟、砷、硫等有害物质及开采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带入地表水、地下水中,对地表水、地下水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煤矿必须加强生产废水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由于煤矿抽排的煤层气(瓦斯)对大气起温室效应,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杜绝非正常排放的发生。以上为矿山已存在或将来采矿中可能出现的常见灾害地质、环境地28质问题,今后矿山建设中应加强环境地质调查,建立、建全环保机构及环保设施,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综合治理,尽量避免因采矿活动诱发或加剧上述灾害的发生。4.4煤炭安全生产综合评价贵州省煤管局对六盘水市煤矿2006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黔煤行管发[2007]67号文),潘家沟煤矿属高瓦斯矿井。根据贵州省有关文件精神,该矿应按照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管理,矿井正在和有关单位联系进行煤与瓦斯突出鉴定工作,在鉴定结果没有出来前,矿井按照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管理。煤尘爆炸性:主采煤层K25的煤尘的爆炸性测定结果为具有爆炸性,其他煤层没有测定,建议业主还应对其它不同煤层、不同地点的煤样进行煤尘爆炸性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煤层自燃:矿山主采煤层K25煤层自燃倾向试验结论为三级,即属不自燃煤层。其它煤层未取样化验,建议业主还应对其它不同煤层、不同地点的煤样进行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4.5开采技术条件小结综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岩土工程地质复杂类型属中等型,环境地质条件的主要问题为在采空区采动影响范围内出现有地面裂缝、房屋拉裂及泉井干涸现象,地质环境脆弱。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层易自燃,有爆炸性。综合确定该煤矿综合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中等。295.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5.1核实地质工作方法、工程布置原则及质量评价本次核查工作利用了原小寨沟煤矿、潘家沟煤矿、恒鑫煤矿、云桂煤矿原有地质工作成果,充分收集矿井现井巷及采掘工程所揭露的地质资料,进行煤层巷道、石门巷道现场编录,煤岩层产状及煤层厚度测量,同时进行部分煤层露头追索及老窑调查等,调查矿区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状况,煤质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圈定采空区范围,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核查估算矿井资源/储量,原煤矿各煤层井巷工程系统控制程度基本能满足本矿山资源/储量核实的要求。5.2核实地质工作工程测量及质量评价测量主要工具有皮尺、罗盘、钢圈尺,手持GPS。由于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主要井巷工程如主斜井、主要运输巷等已用经纬仪、测距仪等由国家三角网控制点引测,其高程及平面位置已较准确,本次采用了矿山原有测量成果。本次工作在利用矿井原有测量资料的基础上,用罗盘仪、皮尺、钢圈尺等测量工具对主要煤巷、石门、开采(或采空区)范围进行实地的核实测量,主要测量了巷道的长度、坡度、方位及煤层高度(煤层真厚度)等,测量方法、精度及质量符合有关规定。地面房屋及产状点定位主要通过手持GPS结合地形地貌定位。测量方法、精度及质量基本达到相关规范规定要求,测量结果基本能满足资源/储量核实要求。5.3采样、化验及质量评价本次工作未采样分析,采用原来成果资料,其检测结果基本可信。5.4探采对比本次对比的基础是《贵州省水城县蟠龙小寨沟煤矿地质报告》、《贵州省水城县蟠龙恒鑫煤矿地质简测报告》、《贵州省水城县蟠龙乡30潘家沟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贵州省水城县蟠龙云桂煤矿勘查地质报告》,以下简称“相关核实报告”。5.4.1煤层特征与2005年核实报告相比,煤层特征有如下变化:2005年储量核实报告,由于编制报告的单位不一样,加上矿山对煤层的编号叫法不统一,本次核实按照矿山地质工程师提供的地质资料和矿山开采的实际情况,对煤层的编号进行了对比和进行了统一编号。(见煤层对比图)本次核实矿山实际情况,煤层特征与2005年储量核实报告没有大的出入。5.4.2开采技术条件与2005年核实报告相比,开采技术条件有如下变化:(1)2005年核实报告未提供矿井涌水量。本次矿山提供的涌水量资料为,最大403/h,正常20m3/h。(2)本次核实与2005年核实报告提供各煤层顶板基本没有出入。(3)2005年核实报告未提煤层爆炸性及煤的自燃发火倾向性。(4)2005年核实报告调查矿井属高瓦斯矿井,本次核实认为矿井应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316.资源储量估算6.1储量估算工业指标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K18、K23、K25、K27、K29煤质牌号为焦煤,煤层倾角小于25°时,最低可采厚度取0.70m;煤层倾角25°~45°,最低可采厚度取0.60m;煤层倾角大于45°时,最低可采厚度取0.50m。因此矿区范围储量估算指标为:最高灰份40%;最低发热量Qnet.d17.0(MJ/kg);最高硫份St.d3(%)。煤质牌号为贫煤,煤层倾角小于25°时,最低可采厚度取0.80m;煤层倾角25°~45°,最低可采厚度取0.70m;煤层倾角大于45°时,最低可采厚度取0.60m。因此矿区范围储量估算指标为:最高灰份40%;最低发热量Qnet.d17.0(MJ/kg);最高硫份St.d3(%)。6.2储量估算煤层及储量范围根据矿区煤层的赋存情况k23、K25煤层全区可采,K27、K29煤层局部可采,K18、K19、K21煤层为零星可采煤层,但相对连片,按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结合储量估算工业指标,确定参与储量估算的煤层为:K18、K19、K21、K23、K25、K27、K29煤层。矿井储量估算范围:根据临时采矿许可证规定的矿区范围及准采标高,在进行储量估算时,北以1、2号拐点坐标连线为界,南以3、4号拐点坐标连线为界,32东(下)至+660m煤层底板等高线、西至各煤层采空边界。(详见各煤层储量估算图)。6.3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各煤层倾角小于60°,采用平面投影图分块段估算储量的方法。计算公式:Q=(S/cosα)·M·d/10000式中:Q——块段储量(万吨)S——块段平面积(m2)α——块段煤层平均倾角(°)M——块段的平均煤厚(m)d——煤层容重(t/m3)6.4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煤层厚度:矿区范围内煤层结构简单,为单一煤层,煤层无大于0.05m的夹矸,因此采用实际量取的井巷见煤点厚度(夹矸直接算煤层,不剔除),取块段周边煤厚的算术平均值为储量估算块段煤厚。煤层倾角:采用实地测量的煤层倾角。块段平面积:用解析法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CAD电子版)测定其块段平面投影面积,误差不超过3~5‰。煤层容重:采用贵州省地矿局113地质大队提交的《贵州省水城县蟠龙乡小寨沟煤矿勘查地质报告》提供的容重资料,K18、K19、K23、K25、K27、K29煤层的容重为1.41t/m3。采用《贵州省水城县蟠龙乡潘家沟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提供的容重资料,K21煤层的容重为1.41t/m3336.5采空区边界圈定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采空区依据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提供的整合前各煤矿的采掘工程平面图,经现场调查核实实测圈定。现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K23煤层在原潘家沟煤矿内已开采至+1050m标高,其余地段没有开采,K25煤层在F2断层以南已开采至+1200m标高,K25煤层在恒鑫煤矿矿区范围已开采至+1075m标高,K25煤层在潘家沟煤矿矿区范围已开采至+1050m,标高其余地段没有开采,其他煤层没有开采动用。6.6块段划分原则走向上以矿井东、西边界、煤层薄化线、控制边界线为界,倾向上采空区边界、控制点连线为界限,划分块段估算储量。6.7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煤矿现为生产矿山,根据其煤层赋存情况和矿井构造情况,其资源/储量类别按以下方法确定。1)已开采动用的储量类别定为122b(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2)。由井巷工程见煤点控制的储量定为332(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已有井巷工程见煤点以外,倾斜长250m,走向长500m范围内的储量类别定为333(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4)333(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以外的资源/储量类别定为334?(预测的资源量)。34(5)、对相对连片的零星可采煤层,其储量类别定为334?,并按照其控制点连线长度的二分之一推断可采区域。储量类别也定为334?6.8储量核查估算结果经本次核查估算,截止2007年7月底止,矿区范围内准采标高内地质勘查资源/储量总量为2217.9万吨,其中采空区动用储量(122b)86.8万吨,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332+333+334?)2131.1万吨,准采标高下预测的潜在资源量1033.4万吨。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分煤层构成情况为:K18煤层资源/储量合计334?58.3万吨K19煤层资源/储量合计334?102.9万吨K21煤层资源/储量合计334?64.1万吨K23煤层资源/储量合计(122b+332+333+334?)268.9万吨,其中(122b)10.8万吨、(332)17.8万吨、(333)119.4万吨、(334?)120.9万吨K25煤层资源/储量合计(122b+332+333+334?)936.3万吨,其中(122b)76万吨、(332)65.1万吨、(333)360.3万吨、(334?)434.9万吨K27煤层资源/储量合计(333+334?)474.0万吨,其中:(333)250.4万吨、(334?)223.6万吨K29煤层资源/储量合计(333+334)313.4万吨,其中:(333)82万35吨,(334)231.4万吨(详见:储量估算表及煤层储量估算图)。表9K18煤层储量估算表表10K19煤层储量估算表表11K21煤层储量估算表36表12K23煤层储量估算表37表13K25煤层储量估算表表14K27煤层储量估算表38表15K29煤层储量估算表表16资源/储量分煤层统计表(单位:万吨)煤层122b332333334?准采标高外资源量小计合计K1800058.3058.358.3K1900102.90102.9102.9K210064.16.5641.70.6K2310.817.8119.4120.9188.6258.1457.5K257665.1360.3434.9763.5860.31699.8K270250.4223.653.8474527.8K2982231.421313.4334.4小计86.882.9812.11236.11033.42131.13251.3表17资源/储量分类别统计表(单位:万吨)资源储量类别K18K19K21K23K25K27K29合计采空量(122b)00010.8760086.833200017.865.10082.9333000119.4360.3250.482.0812.1334?58.3102.964.1120.9434.9223.66231.41236.139合计58.3102.964.1268.9936.3474.0313.42217.96.9资源储量增减变化情况6.9.1、整合前资源量(1)2004年11月贵州省地矿局113地质大队对原小寨沟煤矿进行了储量核实,提交了《贵州省水城县蟠龙乡小寨沟煤矿地质报告》(六盘水市国土资函[2005]11号),估算矿山保有资源储量(333)264万吨,其中:K18煤层(333)31万吨、K19煤层(333)44万吨、K23煤层(333)25万吨、K25煤层(333)61万吨、K27煤层(333)53万吨、K29煤层(333)50万吨。未核实采空量。(2)2004年6月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总队对原恒鑫煤矿进行了地质简测,提交了《贵州省水城县蟠龙恒鑫煤矿地质简测报告》(未评审)估算矿山保有资源储量(333)210.5万吨,其中:K23(原编号K13)煤层(333)22.1万吨、K25(原编号K17)煤层(333)116.3万吨、K27(原编号K19)煤层(333)72.1万吨。未算采空量。(3)2004年11月贵州省地矿局113地质大队对原潘家沟煤矿进行了储量核实,提交了《贵州省水城县蟠龙乡潘家沟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六盘水市国土资函[2005]11号),核实截止2004年12月底,矿山保有资源/储量(333)125万吨,其中:K19(原编号K7)煤层(333)20万吨、K21(原编号K10)煤层(333)14万吨、K23(原编号K13)煤层(333)23万吨、K25(原编号K14)煤层40(333)68万吨,历年采空消耗量20万吨,其中:K23(原编号K13)煤层6万吨、K25(原编号K14)煤层14万吨。其中有3.6万吨不在整合的矿区范围内,K19(原编号K7)煤层(333)0.4万吨、K21(原编号K10)煤层(333)0.6万吨、K23(原编号K13)煤层(333)1万吨、K25(原编号K14)煤层(333)1.6万吨(4)2003年5月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总队对原云桂煤矿进行了地质勘查,提交了《贵州省水城县蟠龙云桂煤矿勘查地质报告》(未评审),估算矿山保有资源储量(333)425.4万吨,其中:K18(原编号K1)煤层(333)33.2万吨、K19(原编号K7)煤层(333)41万吨、K25(原编号K19)煤层(333)220.6万吨、K27(原编号K21)煤层(333)33.2万吨。综上所述,原潘家沟煤矿、恒鑫煤矿、小寨沟煤矿、云桂煤矿整合矿区范围内累计勘查资源/储量总量1044.9万吨。见下表(表18)表18原矿区范围资源储量统计表单位:(万吨)煤层122b332333334小计万吨万吨万吨万吨K180064.2064.2K1900105.00105.0K210014.0014.0K236.0070.1076.1K2514.00465.90479.9K2700255.70255.7K290050.0050.0小计2001024.901044.96.9.2、整合前资源量经本次核实,截止2007年7月底止,经本次核41实,截止2007年7月底止,矿区范围内准采标高内地质勘查资源/储量总量为2241.3万吨,其中采空区动用储量(122b)86.8万吨,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332+333+334?)2131.1万吨。表19整合后资源/储量统计表(单位:万吨)资源/储量类别K18K19K21K23K25K27K29保有采空合计采空量122b00010.8760086.833200017.865.10082.9333000119.4360.3250.482.0812.1334?58.3102.964.1120.9434.9223.6231.41236.1合计58.3102.964.1268.9936.3474.0313.42131.186.82217.96.9.3、扩大部份资源量本次核实工作与整合前相比,增加矿区面积为1.9645Km2,扩大部分增加的保有资源/储量为643.4万吨,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32.8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97.8万吨;预测的潜在资源量(334?)412.8万吨。426.9.4、重叠部份保有资源/储量对比本次核实矿区范围包含整合前的四个煤矿大部分范围(潘家沟煤矿有极少部分在整合矿界外),重叠的面积为1.9075km2,重叠部份原核实保有资源/储量为1021.3万吨,整合后重叠部分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332+333+334?)1487.7万吨,经对比,重叠部份保有资源/储量增加466.4万吨(见表20)。43表20准采标高内重叠部分保有资源/储量变化情况对比表(单位:万吨)煤层代号保有资源量332333334?小计整合前K18064.264.2K190104.6104.6K21013.413.4K23069.169.1K250464.3464.3K270255.7255.7K2905050小计01021.301021.3整合后K180044.544.5K190088.788.7K210048.248.2K237.16962.7138.8K2543270.2228541.2K270206.3189.6395.9K29068.8161.6230.4资源/储量(万吨50.1614.3823.31487.7整合前后资源量增减对比50.1-407.0823.3466.444增加的原因:资源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煤层厚度变化造成储量的变化,本次核实增加了资源/储量,共增加466.4万吨。其增加的原因如下:A、原储量核实报告恒鑫煤矿、云桂煤矿没有估算K29煤层本次估算了资源储量导致储量增加,增加储量为:166.4万吨。B、本次核查部分地段的煤层厚度和煤层倾角变化,造成储量变化,储量增加。原核实报告未估算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本次工作在全面收集矿井已有巷道揭露资料的基础上,提高了原有资量的级别,导致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增加,但矿山实际的控制程度并没有全部达到(333),因此重新估算后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减少,预测的潜在资源量(334)的增加。4、对采空量86.8万吨的说明整合前原矿区历年累计采空量为20万吨,本次核实截止2007年7月底止,整合后历年累计采空量86.8万吨,采空量增加66.8万吨。主要原因为潘家沟煤矿、小寨沟煤矿和恒鑫煤矿历年的开采消耗。其中:由于原小寨沟煤矿和原恒鑫煤矿的储量报告没有核算采空量,所以小寨沟煤矿(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年,2001年-2007年)历年采空量为23.6万吨;恒鑫煤矿(设计生产能力6万45吨/年,1998年-2004年)历年采空量为10.7万吨;潘家沟煤矿(2006年前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年,2004开采消耗量20万吨,2006年以后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2004年-2007年消耗量32.5万吨)历年采空量为52.5万吨。。7矿山社会、经济效益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位于水城县城西南部的蟠龙乡,行政隶属水城县蟠龙乡,主要担负着县内工农业生产、生活用煤的供煤任务,水城县蟠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的开办,不仅可以活跃当地方经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可解决当地400多人的就业问题,增加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现矿井可利用资源/储量为895万吨,按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计算,其服务年限可达12.8年,根据初歨估算,矿井改扩建总投资约需4500万元。该矿所开采的煤炭产品目前井口平均价格为250元/吨,生产成本预计约155元/吨,各种税费50元/吨,其纯利可达45元/吨左右,按年产原煤30万吨计算,一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1250万元,实现利润2250万元,达产后2年之内可收回投资,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8结语及建议8.1本次储量核实工作充分利用了该矿井现有生产巷道揭露资料,结合矿井原有地质测量资料等经综合分析整理编写而成,46资源/储量估算的主要参数—煤层厚度、容重、产状可靠,估算方法正确,其结果(资源/储量)可作为向上申报占用储量、编制开发利用方案及进一步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的依据,同时对资源主管部门的统计、决策及矿山年度计划的编制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经本次核查估算,截止2007年7月底止,矿区范围内准采标高内地质勘查资源/储量总量为2217.9万吨,其中采空区动用储量(122b)86.8万吨,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332+333+334?)2131.1万吨,其中(332)82.9万吨,占总保有资源储量的3.9%,(333)812.1万吨,占总保有资源储量的38.1%,(334?)1236.1万吨,占总保有资源储量的58.0%,准采标高下预测的潜在资源量1033.4万吨。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服务年限可达12.8年。预计矿井总投资4500万元,达产后一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500万元,实现利润1350万元,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8.2矿山煤层赋存不稳定,地质构造中等、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开采技术条件较好,但在开采中仍要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1)加强矿井生产地质工作,注意生产地质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以便指导生产。矿区范围内的资源因工程控制少,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程度、分析研究程度均较低,估算的资源量可信度相对较低,在该区域47进行开采存在投资风险,下一步工作应收集邻区勘查资料,补充勘查工作,增加对煤层及构造的控制程度,在生产过程中注意煤层厚度等的收集与整理,同时开展煤层深部勘查控制,降低煤矿建设风险。(2)注意生产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集累与分析,为井下防治水工作提供依据。由于本次老窑及采空区的位置部分靠调查取得,业主一定注意进一步调查核实老窑及采空区的位置、范围、积水情况,在相关区域掘进工作面施工时要密切注意涌水情况,一要注意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防止误入采空区造成突水事故。重视探放水工作,若遇异常情况,一定要做到先探后掘,防患于未然。(3)矿井生产过程中进行瓦斯含量及瓦斯涌出量的测定,定期进行瓦斯等级鉴定,获得可靠的瓦斯数据,并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测定;(4)预测本矿采矿影响程度较强烈,采矿将对地表建筑及道路造成一定程度损坏,同时造成地表开裂,对地表水及地下水产生影响,要注意在开采前、开采过程中及开采后进行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尽量减少因开采而造成的损失。48',)


  • 编号:1700772063
  • 分类:其他文档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54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3514881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其他文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