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其他文档 >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内容及评审意见书编制要点探讨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内容及评审意见书编制要点探讨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内容及评审意见书编制要点探讨,格式为 doc ,大小 482304 KB ,页数为 52页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内容及评审意见书编制要点探讨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内容及评审意见书编制的要点探讨本人刘贵忠教授级高工第一批矿产储量评估师应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邀请,根据自已多年对各矿种、特别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的初浅经验和教训与对新标准规范、现行规程及有关规定要求理解和运用,对地质报告评审内容及评审意见书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其交流的内容如下:一、矿产资源储量报告与评审意义及其重要性二、地质勘查工作及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的依据三、如何提高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质量四、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的主要内容五、评审中矿产资源储量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六、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编制的主要内容及要点1一、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的意义及重要性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是由具有相应勘查资格资质的地勘单位受矿业权人或矿业权行政管理机关委托,经相应的地质勘查和综合整理编制而成的地质勘查成果,是矿业权人进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及矿山开采设计的地质依据,也是国土资源部门进行管理的依据。因此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的客观真实、准确可靠对矿山未来开采的经济性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合法、合规和合理管理。因此,根据矿床的分布地域、矿床的成因类型,矿体、矿层的赋存特点,因地制宜地、按照不同矿种的相应规范规程及规定等技术要求从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全方位进行评审是保证报告质量的重要一环。二、地质勘查工作及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的主要依据1、国家和自治区有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及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定及要求;有2关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要求;2、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及DZ/T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国家或行业(管理部门)分矿种(或相近矿种)的矿产资源储量相关技术标准、新标准规范及现行有关规程及规定要求;3、矿产资源管理部门授予或颁发的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划定矿区范围批复,为进行矿产资源管理和开发的其他有效的与矿业权有关的文件、资料。需要注意的是:在执行各类标准、新标准规范、现行规程及有关规定要求时,一般应坚持“从上”、“从严”原则,即:国家标准和行业(管理部门)标准都有规定的,从其国家规定;行业(管理部门)规定严于国家规定的,可从其行业(管理部门)规定。此外,若勘查或编制合同要求严于国家或行业(管理部门)规定的,应从其合同规定;合同要求低于国家或行业(管理部门)规定,且不属合同调节3范围的,应服从国家或行业(管理部门)规定。同时在执行新标准规范时,要注意区别规范正文、规范性附录、参考性附录之间各自法律约束力的不同,准确把握其依次为必须执行、需要时执行及可变通执行的关系。三、如何提高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质量勘查工作质量是矿山企业成败的关键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质量将更加重要,尤其对采样和测试工作要求更加严格。在达到《总则》中所要求的最低标准基础上,投资者若有特殊要求时,可在合同书上注明,以便作为验收成果时的凭证。1、提高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质量,必须由矿业权人与勘查单位的共同协调、配合来实现,首先矿业权人要有风险勘查意识,根据工作区地质情况,按照相应勘查阶段所要求的控制与研究程度,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其次勘查单位必须熟悉并按照新标准规范、现行规程及有关规定要求,根据工作(勘查或核实)区实际情况有的放肆的收集区域及区内以往地质工作成果资料,进一步投入适量的探矿工程与相应的取样和化试验,经分析研究4以达到对矿(化)体的圈定与有效控制。2、对经勘查形成的各阶段勘查成果资料,矿业权人与勘查单位必须进行严格的内外部检查验收,特别是野外第一手地质资料的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解决,以达到相应资料的准确、真实、可靠,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工作区的地质情况。3、提高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质量,地质报告编制水平的提高,是提高和保证报告质量最重要的环节,故其地勘单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充分收集野外第一手资料,必须加强综合整理与研究,确保送审报告质量;其次保证报告质量其评审工作又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实现高质量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首先要求评审专家懂得其责任重大,手托国家、矿业权人及勘查单位的三方利益,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业务技术水平。其次要求其熟悉掌握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矿产资源管理部门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有关标准、规定及要求,恪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原则,遵守法律、5法规;对评审委托单位和矿产资源储量备案机构诚实、守信;不与评审委托人、评审结果备案机关工作人员串通作弊;不采用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当从事评审工作的人员与评审委托单位或其他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坚决实行回避制度;以优良信誉、优秀质量、优质服务为本,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产资源储量评审。4、提高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质量矿业权人与勘查单位、评审机构和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备案的互动、协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几个环节的共同努力,严于工作,按规、按章办事,本着客观、真实、实事求是的原则是保证其质量的所在。四、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的内容1、勘查阶段的划分: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4个阶段。⑴预查是通过对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矿产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并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参考资料。6⑵普查是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工作和取样工程,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作出初步评价,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范围,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基础资料。⑶详查是对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作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并为制定矿山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提供资料。⑷勘探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区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应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加密各种采样工程以及可行性研究,为矿山建设在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矿山建设设计等方面提供依据。2、目前勘查报告主要提交或圈定的资源储量类型⑴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或基础储量(121b或122b):在勘探地段内,达到探明的程度,进行了概略或可行性或预可行性研究,7只依据我国同类矿山企业多年生产经验所确定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概略研究,尚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或经可研或预可研为经济的那部分资源量;⑵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或基础储量(122b):在详查地段内,达到控制的程度,进行了概略或预可行性研究,尚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或经预可研为经济的那部分资源量;⑶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在普查地段内,达到推断的程度,对矿体在地表或浅部沿走向有工程稀疏控制,沿倾向有工程证实,并结合地质背景、矿床成因特征和有效的物、化探成果推断、不受工程间距的限制,进行了概略研究,尚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的那部分资源量;⑷预测的资源量(334)?:在预查区内,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分析、研究和极少量的工程验证,通过已知矿床的类比,有足够的数据所估算的资源量。各项参数都是假设的,属潜在矿产资源,经济意义未确定。3、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程序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包括各阶段的勘查报告8与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或检测报告,在报告受理和评审具体要求尺度上有一定的区别;总的程序包括: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资料的送达与接收/受理阶段—→预审阶段—→评审受理阶段—→评审结果备案阶段⑴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资料送达与接收/受理阶段申报资料送达后,接收资料的经办人应及时对送审材料进行是否齐全和合法、合规性审查,其内容包括:《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申报表》,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文字、附图、附表及其必须的附件;矿业权人与勘查单位真实可靠性承诺书(国土资发[1999]205号《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评审、认定的资料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的,所造成后果由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自行承担),矿业权有效证件,勘查合同或报告编制合同,报告编制单位资质资格证书,编写人员情况表和相关证明,相应工作阶段要求相适应的可行性评价资料,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由矿业权人、报告编制单位共同组织完成的《初审(即内审)意9见书》及《质量评分标准/汇总表》,根据矿床特征及勘查阶段要求,对需要进行选冶试验的矿产,应提交由具相应资质资格的试验单位进行的矿产选冶试验研究成果资料和相应的试验样品采集设计,根据勘查阶段、矿产种类及矿石质量,对需进行工业指标论证,必须提供相应的经济论证成果资料,有关评审的法律法规规定应提供的其他资料(包括法人名称变更证明材料、采掘情况证明资料、压覆矿产资源的证明材料、工业指标有关资料)。经审查认为可予受理预审的,予以受理;不符合要求的,说明退回的理由或应补充的资料。⑵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资料预审阶段经审查认为可予受理预审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首先签订评审合同,其内容应包括预审阶段和正式评审两个阶段,但应说明,经预审不符合受理要求的,“正式受理”的有关合同内容自然失效;确定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专家组成员(专家组长、专家组成员),专家专业特点要与评审矿种与内容相适应,矿产储量评估师/10评审员资格、数量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对所指定的专家一要注意符合回避制度要求;二对提前介入本报告进行技术咨询的专家不应安排对其评审。经预审,决定是否正式受理⑶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资料评审受理阶段A.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一般要求:专家组各评审专家进行独立评审—→在预审的基础上,对报告及相关资料进行全面审查。评审审查内容除上述预审要求的全部内容外,应从合规性,合理性、准确性等方面对报告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包括编制报告所依据的原始资料等照其相关的承诺进行可靠性、一致性检查—→评审机构、专家认为有必要时,应组织相关评审专家进行实地调查,对存在重大问题的,要提出专门的调查报告。B.评审专家独立审查:重点是对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正文、附图、附表及附件逐项审查,同时也要审查报告与所提供各项要件的一致性及其合法、合规及合理性。对报告中存在的可修改和不可修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写出个人审查及修改意见。11C.报告质量评分:各评审专家在对报告全面审查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规定要求对所审查的报告独立进行质量打分,由评审机构专人汇总,计算平均分数。(见附录)D.专家组交换意见及评审会议前准备:由评审机构召集,专家组长主持,专家组成员充分交换意见,一般不要求报告申报人与报告编制单位参加。专家组认为报告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应退回的,由评审机构向送审单位说明理由,予以退回;存在可修改问题的,退交申报人(或报告编制人)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申报人按评审机构及其专家组意见对报告内容补充、修改、完善之后,交专家组复查,符合要求的可提交评审会议会审,且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存在可修改内容的报告,原则上必须经报告申报人修改后方可提交评审会议评审;二是存在不可修改问题,且须补充工作后方能符合要求的报告,不提交评审会议评审。⑷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资料评审结果备案阶段经评审专家会审后,形成最终评审意见书,12呈报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备案,提交资料有:加盖评审机构印章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含电子文档);经评审,修改完善后的正式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矿床开发可行性评价资料(含电子文档);矿业权有效证件;矿业权人与勘查单位提供的资料真实可靠性承诺;报告勘查单位资质证明复印件;报告质量评分汇总表;报告编制人员情况和相应证明;备案机关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有关资料。其评审备案工作流程图如下图13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备案工作流程图不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15日内未通过预审的通过预审的60日内召开评审会议前3个工作日函审的,受理后2个工作日10日内20日内10个工作日141.签订评审合同;2.指定专家组;进行预审书面说明理由,予以退回或说明应补充的资料。评审机构予以正式受理送达日期即为评审受理日期将《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受理与安排情况表》送备案管理机关。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完成评审工作,签发评审意见书备案管理机关进行合规性审查提供备案材料:1、加盖评审机构印章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含电子文档);2、经评审,修改完善后的正式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矿床开发可行性评价资料(含电子文档);3、矿业权有效证件;4、提供资料真实可靠性承诺;5、报告编制单位资质证明复印件;6、报告质量评分汇总表;7、报告编制人员情况和相应证明;8、备案机关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有关资料。矿业权人直接向有资质的评审机构申报经查验送审资料,符合要求的为送达日期书面通知矿业权人;有异议的,10日内向评审备案管理机关提出复审申请。重新申报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15出具备案证明书面指出存在问题退回评审机构评审机构组织补充修改或退回申报人印发、存档四、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的主要内容1、固体矿产勘查各阶段基本要求见下表:固体矿产勘查各阶段要求一览表勘查阶段要求内容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目的任务全面收集资料通过分析研究和踏勘圈出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通过普查对已知矿化区进行评价可能时圈出详查区对圈出的详查区通过综合方法进行详查对详查区作出是否具工业价值的评价可能时圈出勘探区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区通过综合方法和手段进行勘探为矿山建设生产提供依据勘查工作内容收集资料信息、综合分析研究、选择路线野外踏勘、采样等勘查区地质、矿体地质、开采技术条件、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和综合评价勘查区地质、矿体地质、开采技术条件、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和综合评价勘查区地质、矿体地质、开采技术条件、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和综合评价勘查和研究程度发现矿化(体)进行类比、预测,物、化探异常Ⅲ-Ⅱ级查证勘查区地质应达到已有相应比例尺地质图精度要求,矿体地质达到大致查明和大致控制,其余为大致了解;异常Ⅱ-Ⅰ级查证控制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各项工作都应达到基本查明和基本控制,异常查证,描述矿床的地质模型详细查明成矿地质条件及内在规律,各项工作都应达到详细查明和详细控制,建立矿床的地质模型工程控制程度必要时,可投入极少量工程追索、验证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不要求系统工程网度系统取样工程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及相应的工作矿体连续性推断的基本确定的肯定的地质可靠程度预测的资源量(334)?推断的资源量(333)控制的资源量(332)探明的资源量(331)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试验类比、可选(冶)性试验、必要时,实验室流程试验类比、可选(冶)性试验、实验室流程试验,必要时实验室扩大实验室流程试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必要时,半工业试验16连续试验可行性评价概略研究通常为预可行性研究,也可概略研究通常为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也可概略研究地质可靠程度(SD法)η<10%15%≤η<30%45%≤η<65%η≥80%ηSD精度%,阶段间的数据为地质可靠程度待定区间,视地质复杂程度定。据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2、地质勘查单位在地质勘查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⑴必须持有有效矿业权证,做到依法勘查或核实;对勘查许可证并要做到对矿业权有效范围的整体勘查,进而择优进行进一步的局部详查或勘探;⑵勘查中要严格注意各项工作质量,按照新标准规范、现行规程及规定要求进行,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杜绝秋后算账。⑶要注意对矿床进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防止单打一,造成以后返工补课;注意对矿体特征(包括矿体分布范围、数量、规模、产状、空间位置及形态、相互间关系及氧化带(风化带)的范围等;研究围岩、夹石的岩性、产状、形态等)、矿石特征(包括矿石物质组成与矿石质量特征)的研究;17⑷要注意对矿石的选冶性能及时进行研究,普查可以和其他矿床类比,详查就应该采样做初步可选性试验,勘探应做详细可选性试验。如发现为难选矿石,则应重点先解决选冶问题再做进一步工作,避免造成勘查完了矿不能用,形成呆矿,根据试验的目的、要求、程度、其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可靠性,矿石加工选冶试验分为可选(冶)性试验、实验室流程试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半工业试验、工业试验5类。⑸要注意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特别是水文地质工作,过去曾发生过勘探完后为大水矿床,难以开发利用。3、资源储量报告评审内容为了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益,加强对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确保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矿山建设生产的顺利发展,必须对矿产资源储量进行评审并备案。资源储量报告评审只有工程质量,物、化探测定等具体数据。地质探矿主要是利用对矿体少数揭露控制点的情况,去推断判定大18部分未知矿体情况,对整个矿体而言是看不见摸不着,最多是地表或坑道里看到一部分,但不是整体。而且一个矿体与一个矿体不同,所以审查验收主要是分析和研究其规律性,判定已知点的代表性和勘探控制程度,故需聘请具有经验的专家来进行评审。每位专家对各类勘查及核实报告的审查,要从合法、合规和合理性独立和有机结合进行全方位评审,特别是对矿业权是否有效,提交报告是否属本评审机构的审查范围,勘查部署是否合理并符合矿床实际,独立填写固体矿产(煤炭资源)勘查、核实报告质量评分标准。具体评审内容如下:⑴送评报告的相关要件齐全、合法、合规性,有效矿业权与《报告》评价范围一致性、合理性的审查;报告文字、附图、附表与附件的完备程度及其相互对口性进行全方位的审查。⑵以往勘查开发地质资料搜集、整理和利用情况的审查,报告引用各类地质资料描述、阐述准确性、一致性审查。⑶报告名称是否符合矿区实际,是否符合DZ/T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中的命名原则,报告名称应简明清楚,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即地名、矿种、阶段。即“××省(市、自治区)××县(市、旗或矿田、煤田)××矿区(矿段、井田)××矿(指矿种名称)普查(详查、勘探)报告,若19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就写资源储量核实报告。⑷报告编制依据的原始资料、核实报告所依据原报告的真实可靠性的审查,是否与双方提供的资料真实可靠性承诺相适用,各类各项勘查工作质量及其技术规程、规定执行情况的审查;主要包括探槽、浅井编录的合规、合理性审查,是否达到揭露地质(矿)体和取样的目的,坑、钻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各项编录是否合规,各项地质因素表述是否清楚,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不能只笼统地说,合格或基本符合规范规程要求,或达到良好,优秀等等,要反映质量的具体数据,如钻探要严格按照钻探六(煤八)项指标进行对应审查;采样化验有无问题,样品采集质量及其代表性如何?化验项目是否符合要求,审查其分析测试单位资格资质情况,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内外部检查如何?审查其内外部检查数量、合格率情况,有否系统误差,这些都直接影响资源储量的精度。即全方位对其执行DZ/T0078-19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情况的总体审查。⑸依据DZ/T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20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对报告的综合分析和研究程度进行综合审查;包括对各类综合图件从坐标系统、成图方式、方法,地质体表述是否清楚,图面清晰程度,地质(矿)体圈定连接合理性及图式图例等的审查,图与图之间的吻合性审查,图表、文图表吻合对口性以及数字的准确性的全方位审查。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审查报告对勘查区地质及其成矿地质条件查明程度的审查,对地层构造及岩浆岩分布、岩性等是否研究清楚,成矿前和成矿期的控矿构造,成矿后构造是否进行了分类评述,如褶皱构造会影响到矿体(层)的对比连接,对成矿有利或破坏矿体(层)的断层构造会影响矿床资源储量。矿体(层)特征及其矿体(层)连续性、稳定性的查明与控制程度审查。主要审查矿体分布范围、数量、规模、产状、空间位置及形态、相互间关系及氧化带(风化带)的范围等是否阐述清楚;矿体围岩与夹石的岩性、产状及形态等是否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为对矿床开发贫化程度进行研究,近矿围岩与夹石中有益、有害元素含量是否进行了相应的测试;矿体21(层)连续性、稳定性是否达到相应勘查阶段的查明程度,对控制程度是否有明确结论、且是否符合矿床实际?⑹矿石特征(包括矿石物质组成、矿石质量特征)及其主要矿产与共、伴生综合评价矿产的控制与查明程度的审查。矿石特征常常与矿石的采选工艺流程、投资、经济效益、企业的生存等息息相关,必须严格按要求执行。矿石物质组成的审查主要包括矿物组成、主要矿物含量、结构构造、共生关系、赋存状态、嵌布粒度及其变化和分布特征,矿石自然类型划分是否符合矿石特征,对矿石的蚀变和泥化特征及其各类型的性质、分布、所占比例及对加工、选冶性能的影响程度是否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结论如何?矿石质量特征审查主要包括矿石的化学成分,有用组分、有益和有害组分含量、赋存状态、变化及分布特征是否查清;依据矿石的工艺性质及当前生产技术条件,在其基础上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划分是否得当,不同类型变化规律和所占比例,非金属矿产及固体能源矿产,可据其用途要求选择测定项目,用以确定该22矿产的类型、品级。⑺审查工程控制程度中所确定的勘查类型是否恰当?其确定依据及其合理性如何?勘查工程间距确定、勘查方法和手段选择是否合适?是否可达到对矿体的有效控制与圈定,达到相应地质工作阶段(即地质可靠程度)的相应要求.并对相关新标准规范审查执行情况一并进行审查。勘查类型与勘查工程间距确定合理与否,将会直接影响矿床资源储量的精度和可靠程度。勘查工作应遵循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效益的原则,矿床勘查控制程度与矿床地质条件有密切的相关性,应从需要、可能、效益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但并非越密越好;勘查类型应根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内部结构复杂程度、矿石有用组份分布的均匀程度、构造复杂程度等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但其中的各种因素都是相对而言,不同的矿种,其因素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所有因素中的数据,都是对我国的矿山资料,经探采对比归纳出来的,有较好的代表性;其划分应以一个或几个主矿体为主,对于巨大矿体也可据不同地段勘查的难易程度,分段确定勘查类型。按矿床地质特征将勘查类型划分为简单(Ⅰ类型)、中等(Ⅱ类型)、复杂(Ⅲ类23型)3个类型。由于地质因素的复杂性,允许有过渡类型存在。工程间距是指控制矿体的实际距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沿矿体的实际距离,其间距应据反映矿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勘查类型来确定,不同地质可靠程度、不同勘查类型的勘查工程间距,视实际情况而定,不限于加密或放稀一倍。当矿体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不一致时,工程间距要适应其变化;矿体出露地表时,地表工程应比深部工程间距适当加密。勘查方法与手段的选择要强调利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重砂及探矿等综合手段,防止单打一的作法,强调有效、经济适用性;地表应以槽井探为主,浅钻工程为辅,配合有效的物探、化探方法,深部应以岩心钻探为主;当地形有利或矿体形态复杂-极复杂、物质组份变化大时,应以坑探为主配以钻探;当采集选矿大样时也可动用坑探工程,对管条状和形态极复杂的矿体应以坑探为主。坑探应以脉内沿脉为主,当沿脉坑道未能揭露矿体全厚时,应以相应间距的穿脉配合进行。对闭坑报告或生产矿山核实报告要对报告24中关于生产和勘探对比与资源储量增减对比进行审查,同时还要用生产实践检验勘探成果,总结经验,对地质构造、矿体产状,形态等变化进行相应的审查,以提高对矿床的认识,使报告能够指导找矿和生产。⑻矿石加工选冶(洗选)技术条件研究程度的审查,注重审查试样采集和试样的分布合理性和试样的代表性,矿石的选冶性能试验结果如何?经采用相应的选矿工艺流程是否可选出合格的精矿,将来能否开采利用?选冶工艺未解决,矿山不能开采利用。⑼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审查,主要是对决定和影响矿床开采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等问题进行的审查,对其基本特征、复杂程度、勘查类型及其查明程度进行综合全方位审查。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审查其直接或间接影响矿床开采的地下水分布、赋存条件、补给来源、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组份,不同含(隔)水层的含水性、渗透性及其相互水力联系的密切程度,地下水对矿床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地下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条件等是否进行了相应阶段的叙述,其结论是否明确,审查其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矿床充水因素、主要矿床水文地质问题及防治是否阐述清楚,预测矿坑涌水量,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的可信度和可参考利用性;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审查其直接或间接影响矿床开采的矿体围岩的工程地25质特性,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等是否阐述,即对矿床的工程地质条件、井巷围岩的岩体质量和稳固性或露天采矿场的岩体质量和边坡的稳定性评价,预测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是否全面进行了评述,评价依据是否实测可信进行详细审查;对露天开采的矿床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是否进行了论述,建议边坡角是否符合矿床实际?环境地质条件要对矿床所在地区原生环境地质条件和矿床开采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两个方面是否叙述清楚进行审查,对矿区地质环境质量的评价,预测矿床开采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是否准确,提出防治建议的可行适用性进行审查。⑽采用工业指标的依据以及工业指标可行性评价论证结论合理性以及与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一致性的审查;作为报告是否为可开采的矿床,采用圈矿工业指标是其衡量的尺子,工业指标的内容,对于绝大多数固体矿产资源来说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矿石质量指标,另一是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指标;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指标一般包括最小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拟露采的矿区,还有采场最终边坡角、采场最终底盘最小宽度。根据有关规定及要求,预查与普查可采用新标准规范相应矿种的推荐一般圈矿工业指标;详查与勘探时的圈矿指标,采用现行一般工业指标26的,其可行性应在选矿试验成果资料基础上进行矿山开发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论证。采用非一般工业指标圈矿必须进行相应的工业指标论证;在编制送审的勘查报告之前,应先履行工业指标的评审程序。对以进行矿业权价款处置的矿山,审核其工业指标是否按新标准规范相应矿种一般工业指标进行圈矿核实,对一般工业指标与核实采用工业指标之间可圈定矿体范围是否单独进行了核实?对报告是否进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的评审。在勘查主矿产的同时,对于达到一般工业指标要求、又具有一定规模的共生矿产或伴生的其它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对同体共生矿,应综合考虑,整体勘查,运用综合指标圈定矿体,即有多种元素共存,且一种达工业指标要求,其他元素达边界品位,即厘定为共生矿;对异体共生矿,应利用勘查主矿产的工程进行控制,其控制程度,视市场需要和具体情况确定。⑾矿体圈定、块段划分原则、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参数的确定等合理性的审查;27按控制程度划分资源储量类型的划分原则正确性、合理性及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靠性的审查。选择估算方法是否合适?各项参数的确定是否正确?矿体的连接外推是否合理等进行详细审查。此外还应包括:对核实或检测报告:,接续性勘查或已开采矿区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审查中,要审查其是否对矿区以往历次勘查工作和历年矿山生产揭露所达到的实际控制程度进行了符合矿床实际的评价,利用以往地质勘查资料是否遵循“最近、最新及最高”原则,进行核实报告的编制其地质勘查成果资料是否属实、真实、可靠一致;采掘资料的审查,其采掘情况的“确认意见”直接签于采掘资料上,内容包括对该资料“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的具体确认意见、责任人签名、核实确认时间,并加盖确认机关公章;必要时附文字说明。核实资源储量(升降级、增减量)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的审查;消耗资源储量估算依据,包括采掘资料的施测、核实确认情况等及其合理、可靠性等内容的审查。28涉及压覆矿产资源和因开采而消耗矿产资源必须要有相关管理部门的相应核实或审查证明;地质控制程度与可行性研究程度的审查。⑿可行性评价主要是对评价结论及其合理、可靠性的审查,资源储量经济意义确定依据及其可靠性的审查。矿床开发经济技术条件如何?是否做过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要作出将来矿山开采经济效益的评价。⒀其他需要评审的内容。综上所述,审查报告不是先问资源储量多少,而是要看对矿区的地质研究程度和所勘查矿床与矿区中其他矿床之间的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对勘查区、矿床的总体控制程度和研究程度以及圈定资源储量的精度,是否(大致、基本、详细)查明了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及空间上的分布;是否(大致、基本、详细)查明了矿石物质成分及其有益有害组分的赋存状态;矿体的氧化、混合及原生三带是否(大致、基本、详细)查明并圈定了分布范围;矿石能否为工业所利用?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如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29条件、确定矿床能否开采以及开拓、开采方式、矿山的总体布置等影响矿床开采的内部因素是否阐述清楚,其内容是否符合矿床实际,选冶工艺流程及产品方案是否(大致、基本、详细)查明,因只有矿石能选(冶)、能开采的资源储量才具工业意义。衡量资源储量的精度及其可靠性,则要对矿体的勘查类型确定的是否恰当、勘查手段和勘查工程间距是否合适?探矿工程,采样、加工及化试验是否符合要求,所选用的参加资源储量估算参数是否正确可靠等内容逐项进行综合性的审查。五、评审中矿产资源储量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矿床勘查是一个寻找地质规律,揭示矿体(层)特征,为矿山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的过程,是通过勘查获取地质信息,通过分析研究、去伪存真,最终总结出较为客观的结论过程。而目前报告常常表现出地质研究程度不够,即对成矿规律、成矿控矿条件总结甚少,一些报告可以说是简单的资料堆砌,现象罗列,或是抽象的概括,让人看30后难解。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勘查(核实)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一些报告中对矿业权的三维关系往往予以忽视,特别是标高上的限定。2、报告命名不符合矿床实际,勘查控制程度偏低,主要表现为勘查工程间距偏稀,深部探矿工程投入偏少,勘查部署不尽合理,勘查手段的使用不得当,对坑探布设和利用过多的考虑或利用矿山开采坑道;对于硫化矿床“三带”界限的控制程度太低。对于其他矿种的风氧化带与原生带划分依据不足,推断性偏多;3、勘查工程质量重视不够,原始编录描述不详,原始图件合规性、合理性出现偏差,随意性太强,特别是反映内容不全;采样控制不严,矿体(层)直接顶底板样品采集不全,将直接影响对矿体的准确控制和对矿床的正确评价。4、工业指标论证中常常出现技术评价参数指标选取不尽合理,矿床开发技术经济论证评价参数指标选取不切合本矿床实际,且深度不够。矿体圈定原则与规范对应性差,31特别是外推随意性太强。5、矿床的控制程度显偏低、资源储量类型比例不符合相关要求,选冶试验的程度与规定不相符,技术经济评价参数运用不当,有的过简,报告的阶段名称运用的不当。6、综合整理图件合规性差,地质体连接及矿体连接合理性差,图式图例合规性差;文字与附图及附表对应吻合性差,影响了资源储量估算结果的精度及可靠度;文本资料装订不合规,图的折叠不合规,为资料汇交、验收增大了难度。7、对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审查中发现主要存在收集矿山占用原勘查成果资料不到位,收集不够全面完整;收集矿山实际采掘资料少,未做到核实报告是以现状为主,历史为辅,按现行相应标准要求进行核实的原则进行。六、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编制的主要内容及要点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的内容对不同矿种来论有一定的差别,但总的要求是统一的,意见书封面及内封面如下:32(封面)《内蒙古自治区××县(市、旗或矿田、煤田)××矿区(矿段、井田)××矿(指矿种名称)普查(详查、勘探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中矿蒙储评字[2007]229号评审机构名称(盖章)(意见书完成时间)33(内封面)报告送审单位:矿业权人报告编制单位:具相应勘查资质资格的勘查单位主要编写人:具相应资质资格的技术人员报告编制日期:报告完成时间评审受理日期:汇报人:勘查资质资格的报告主编评审专家组组长:成员:评审方式:会议(函审)评审评审会议日期:评审会议地点:(主要内容)(前言)简要叙述探矿权设置情况,勘查工作情况,评审目的,报告编制完成情况(包括地质报告编制和可行性评价工34作)、送评情况,报告受理、评审过程、时间,主要评审结论。“突出委托方,即矿业权人具相应的矿业权—→以权委托有资格资质的勘查单位进行相应阶段的勘查、报告编制—→送评情况、评审过程,评审目的与主要评审结论。”一、评审依据分别列出评审所依据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名称及文号;矿业权有关有效证件(有关要件名称及文号),矿产勘查或核实报告、可行性评价资料名称;依据的采用工业指标依据;依据的矿产勘查新标准规范、现行规程及规定等技术标准。二、矿区概况(一)位置与交通矿区位置、行政区划隶属关系(至乡、镇、苏木),地理区间经纬度坐标,矿业权有效证件情况(包括批复机关、文号、有效期限),核准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包括地理坐标及对应的国家通用3°或6°分带直角坐标)、面积、勘查或开采标高及其它限定条件;简述勘查过程及成果,矿体(层)圈定情况,资源储量估算情况、面积和坐标范围及矿体(层)赋存标高。主要交通情况:包括主要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给定交通情况结论性意见。(二)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海拔标高,相对高差,主要河流的35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矿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水量、蒸发量、风力、雷电情况、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区内的地震烈度,概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简述区内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度。(三)矿区地质概况1、区域地质背景简述矿产地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以往勘查区位置,区域地质地层区划,出露地层情况;区域含矿性及赋矿层位;区域主要构造特征,指出对成矿有关控矿、导矿及容矿构造,区域岩浆岩出露情况,特别指出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等。2、矿区地质详细叙述地层、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的直接关系以及各自的特征与控矿条件。明确含赋矿层,指出主要控矿(成矿前与成矿期)及容矿性构造与矿体(层)的相对关系及构造岩浆岩对矿体的破坏和影响程度;3、矿体(层)特征(煤层)阐述含矿层(体)分布特征,矿体总体分布情况,主矿体赋存位置,矿体(层)的数量。对主要矿体进行单独的文字叙述,包括分布、探矿工程控制情况,矿体规模(不同标高的长度,厚度)、36形态、产状,埋深、分布标高,长度与厚度必须有最大、最小区间值,平均值(代表点数);不同标高控矿工程揭露分析的主要有益元素含量(包括区间值及平均值),进一步指出厚度、品位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及变化系数。对次要矿体进行列表表述(对煤一般要附主要煤层特征一览表)。其他矿体特征一览表矿体编号矿体形状矿体规模(m)品位矿体产状控制情况矿石类型长度控制深度厚度Zn(10-2)Cu(10-2)倾向(度)倾角(度)4、矿石质量(煤质)矿石性质分带(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石物质成分:包括矿石(金属)矿物、脉石(非金属)矿物,分主次予以阐述,各自的相对含量,有用矿物的粒度、晶粒形态、嵌布方式、结晶世代、矿物生成顺序和共生关系;矿石的化学成分:矿床主要有用组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等;伴生矿产的可利用性评述有害元素对矿石的影响程度。矿石类型:包括矿石自然类型与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自然类型指出按矿石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来阐述;工业类型或品级一般根据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能确定。矿体围岩和夹石:主要矿体(层)上下盘围岩的种类,近矿围岩组分及大致含量;夹石(层)的岩性种类、分布规律、数量及各37种组分的大致含量、夹石(层)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程度。矿床成因类型总述(指出最终阐明的成因)。5、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简述试样种类,采样位置、方法,样重,试样品位,样品代表性,试验方法、最终工艺流程,最终获得相应产品及质量,给定最终选冶难易结论。(四)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简述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叙述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主要充(含)水层的富水性及导水性,水量及含水性补给条件及其与相邻含水层和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程度;地表水、老窿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程度;叙述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矿床最低侵蚀基准面和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预测矿坑涌水量,给出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结论意见。对直接或间接影响矿床开采的矿体围岩的工程地质特性,包括顶底板岩性,力学性质,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评价井巷围岩的岩体质量和稳固性或露天采矿场的岩体质量和边坡的稳定性,预测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岩体的风化程度、物理力学性质,确定强风化带界面及标高;确定矿床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对矿床所在地区原生环境地质条件和矿床开采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预测矿床开采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建议。确定38矿区地质环境类型。三、矿区勘查与矿产资源储量申报情况(一)矿区勘查工作简况:简述历次勘查工作情况,详述与本次勘查区或核实区有关的地质成果,包括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质量可靠程度,成果资料的审查情况,本次可利用性;本次勘查合同情况,勘查工作时间,采用的勘查方法、手段对矿体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控制与研究程度,投入主要工作量,利用工作量要分以往和本次勘查工作量单独统计,合计量。勘查工作质量进行论述,包括地形地质测量,采用坐标系统,探槽、浅井施工质量检查验收情况,钻探按六项指标进行评述,采样合格情况,分析结果及其内外检情况及其准确可靠程度,均给出相应的结论;开采或闭坑矿区同时应说明矿区开发现状、探采对比等情况。(二)矿产资源储量申报情况:1、勘查类型及控制程度,根据矿床特征,矿体的各项地质要素进行测评和给定相应的系数,以系数之和对应新标准相应矿种勘查规范确定勘查类型,在勘查类型指导下,确定控制的基本工程间距,进一步厘定对应的资源储量类型。2、工业指标,阐述矿体形态、产状,矿石类型,开采方式,对照新标准规范推荐的一般工业指标,进一步根据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成果和有关矿山开发的经济意义和在其基础上的工业指标论证成果,矿石可选性,矿山开发经济,可行性,并经探矿权人同意而确定。3、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申报情况:根据矿体(层)特征、产状,39指出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利用参数(主要为厚度、体重或容重、面积测定方法及面积情况)的原则,申报的各类矿产资源储量(列表,与评审结果一致的可省略);核查勘查范围以往地质工作与查明矿产资源储量情况,本次查明资源储量情况与勘查范围原地质工作查明资源储量及变化情况及原因。四、报告评审情况(一)主要评审意见简述主要结论性意见,主要包括:1、报告依据探矿权情况,委托与被委托方情况,委托目的,对该区以往地质资料搜集、利用情况的评述意见;简述工作过程及阶段,采用的工程间距与勘查手段;报告编制的合规性综评。估算资源储量是否在工作(勘查或核实)区范围之内。2、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及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的关系叙述勘查区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的地质特征及其成矿地质条件查明程度的评述意见;3、矿体特征及其主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品位及其连续性等特征的查明与控制及研究程度;矿床成因类型、工业类型、成矿基本规律及找矿标志的审查与评述意见,矿石质量特征及其主要矿产与共伴生综合评价矿产的控制与查明程度以及资源储量类型厘定与新标准规范对应程度的审查与评述意见;4、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条件的研究程度的审查与评述意见,必须有结论性的意见;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基本特征、复杂程度、勘探类型及其查明程度的审查与评述意见;406、本次及以往可利用的勘查工作质量特征,即探矿工程,采样、加工及化试验是否符合要求的评述意见;与探矿权人和勘查单位相应的工程质量真实可靠性承诺对应性抽查,可信程度及其符合新标准规范、现行规程及规定要求的审查与评述意见。7、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合理可行性评价、论证结论合理性的审查与评述意见;8、矿体的勘查类型确定的是否恰当、勘查手段和勘查工程间距是否合适?及矿体圈定原则、块段划分原则、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所选用的参加资源储量估算参数是否正确及资源储量类型确定原则等合理性的审查与评述意见;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靠性的审查与评述意见;与以往最近一次提交报告比较资源储量增减变化及其原因的审查与评述意见。压覆资源储量、消耗资源储量的审查与评述意见。9、对可行性评价工作及其结果的进行阐述;说明对资源储量经济意义确定依据、合理性、可靠性的评述意见。10、报告章节、内容,附图、附表等是否完整、齐全等综合评述意见;其他需要审查、评述的内容。(二)资源储量评审结果举例:依据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矿地质勘查规范》等有关规程、规定,经专家评审,审查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旗××矿区××矿(矿种)××报告》及其提交的如下××矿资源储量(此仅以无以往查明资源储量的勘查报告为例。其他报告应增加以往或原报告查明资源储量、本次较以41往报告或原报告资源储量增减项目;核实报告还应增加核销资源储量项目等):表X截至××年××月×日××矿区×矿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矿区矿体编号分布标高(m)矿石类型矿石量(万吨)金属量(吨)平均品位(%)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编码)备注注:(122b)为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332)为控制得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表X截至××年××月×日××矿区×矿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矿区名称矿石类型矿体编号赋矿标高(m)资源储量类型(编码)资源储量(万吨)矿体平均品位(%)评审资源储量类型(编码)TFemFe注:(122b)为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332)为控制得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表X截至××年××月×日××矿区×矿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矿区矿种矿体编号矿石类型赋矿标高(m)原报告本次勘查增减变化(万吨)评审资源储量类型(编码)资源储量类型(编码)资源储量(万吨)平均品位(%)资源储量类型(编码)资源储量(万吨)平均品位(%)42注:(122b)为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332)为控制得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表X截至××年××月×日××矿区×矿(煤炭)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煤类核实范围矿体(层)编号分布标高(m)储量级别查明资源储量(万吨)消耗资源储量(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万吨)资源储量类型(编码)原报告本次核实增减变化资源储量品位资源储量品位注:(122b)为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332)为控制得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五、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1、简述报告中存在的不可修改的主要问题及进一步工作意见和建议。2、提请报告使用者注意的问题及建议。附件:1、《××××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专家组人员名单;2、《××××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会议出席人员名单;3、本报告与最近一次提交报告勘查或核实范围、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关系图附件1:《××××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专家组人员名单专家组序号姓名性别评审内容职称是否评估师签名43组长1成员23附件2:《××××报告》序号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务/职称12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会议出席人员名单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申报表申报单位联系人电话号码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名称报告编制单位报告编制日期年月日矿业权证号或文号矿业权有效期限: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初审机关初审文号报送资料清单1.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文字册数套数附图件数附表册数附件件数2.可行性评价资料件数份数3.承诺书件数份数4.勘查或采矿许可证或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复印件5.地质勘查资格证书复印件件数份数6.勘查合同或报告编制合同件数份数7.矿床工业指标批准文件件数份数8.报告编制人员身份证明材料件数份数9.内审意见件数份数4410.件数份数11.件数份数12.件数份数矿产资源储量申报情况主要矿产名称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数量、品位)矿产资源储量规模法定代表人:申报单位:(印章)申报经办人::年月日一般固体矿产勘查报告质量评分标准/汇总表报告名称:评审机构名称:项目主要内容标准分报告得分普查详查勘探1.勘查区地质总分15105区域地质研究542矿区地质研究10632.矿体(层)地质总分151515矿体(层)特征研究655矿石特征研究矿石物质组成555矿石质量特征4553.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试验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试验研究;饰面石材的试采工作10984.综合评价具工业价值共伴生矿产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工作程度10535.开采技术条件总分6912水文地质条件研究234工程地质条件研究234环境地质条件研究2346.勘查工作部署的合理总分61010勘查类型与工程间距的确定35545性工程布置、施工原则、控制程度3557.勘查工作质量总分161617地形及工程测量222地质填图32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122物探、化探工作及放射性检查322探矿工程234采样及测试(含加工选冶试验样品)333地质编录、综合整理2228.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工作4689.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总分6810工业指标确定依据及其合理性234矿体的圈定(矿体圈连、外推原则)、品级划分、矿石类型的确定122资源储量块段划分和类型确定111资源储量估算各种参数的确定112资源储量估算方法、计算公式选择11110.报告资料的质量及其完备程度总分101010正文和各种附件、附表、综合图件的编制和复制的质量及其完备程度555各种原始资料(包括各种实物资料)的质量及其完备程度55511.内审意见内容客观、公正、全面,符合报告实际222总计10010010046一般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质量评分标准/汇总表报告名称:评审机构名称:项目主要内容标准分报告得分1.概况部分(内容齐全、简明、准确)总分3交通位置、自然与经济地理情况1矿权依据及矿权范围1矿山建设与生产情况12.勘查地质工作与生产地质工作简述(各项资料搜集齐全程度与评述的合理性)总分4以往勘查地质工作(各项勘查工作单位、时间、投入工作量、提交成果、终审机构等)2矿山地质工作(基建勘探、生产勘探、三级储量管理等)23.核实地质工作总分10核实工作部署、方式、手段的合理性2核实采用勘查类型、勘查网度的合理性2老窿调查工作2采掘平面、剖面图、历年开采量统计等资料质量及其合规性、可靠度2补充实测地质工作及其质量24.矿区(床)地质总分5区域地质背景研究2矿区/矿床地质研究35.矿体地质总分12矿体(层)特征研究4矿石特征研究矿石物质组成4矿石质量特征46.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试验总分10矿山设计依据的选冶实验研究4矿山生产实际选冶工艺流程成熟度研究67.综合评价具工业价值共伴生矿产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工作程度58.开采技术条件总分12水文地质条件研究4工程地质条件研究4环境地质条件研究49.可行性研究总分4历年财务报告及其可靠性2矿山改扩建可行性研究工作或建议210.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总分14工业指标确定依据及其合理性4矿体圈定(矿体圈连、外推原则)、品级划分、矿石类型的确定247资源储量块段划分和类型确定2资源储量估算各种参数的确定4资源储量估算方法、计算公式选择211.探采对比总分8矿体(层)及其资源储量变化、控矿地质规律认识分析研究3开采技术条件变化分析与对比研究3勘查类型、网度、勘查方法、手段合理性分析与研究212.报告资料的质量及其完备程度总分10正文和各种图件、附表、附件的编制和复制的质量及其完备程度7各种原始资料(包括各种实物资料)质量及其完备程度313.内审意见内容客观、公正、全面、符合报告实际3总计100煤炭资源勘查报告质量评分标准/汇总表报告名称:评审机构名称:项目主要内容标准分报告得分普查详查勘探1.勘查区地质总分15105区域地质研究542矿区地质研究10632.煤层总分101010含煤性特征(层数、分布、厚度情况等)333可采煤层特征、煤层稳定性及其控制研究程度444煤层对比研究程度及可靠性3333.煤质总分101010煤的物理性质及宏观与显微煤岩特征222煤的化学性质,主要工艺性能,有害元素分析222可选性与结焦性试验与评价222煤类的确定及依据222煤的工业用途评价2224.综合评价具工业价值共伴生矿产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工作程度4325.开采技术条件总分101316水文地质条件研究456工程地质条件研究34548环境地质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研究3456.勘查工作部署的合理性总分101010勘查类型与工程间距的确定555工程布置、施工原则、控制程度5557.勘查工作质量总分161617地形及工程测量222地质填图42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122物探322钻探234采样及测试(含加工洗选试验样品)233地质编录、综合整理2228.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工作8889.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总分6810工业指标确定依据及其合理性234资源储量估算方法、计算公式选择111资源储量估算各种参数的确定112资源储量块段划分和类型确定111估算结果(精度评价)12210.报告资料的质量及其完备程度总分91010正文和各种附件、附表、综合图件的编制和复制的质量及其完备程度555各种原始资料(包括各种实物资料)的质量及其完备程度45511.内审意见内容客观、公正、全面,符合报告实际222总计100100100煤炭资源储核实报告质量评分标准/汇总表、报告名称:评审机构名称:项目主要内容标准分报告得分1.概况部分(内容齐全、简明、准确)总分3交通位置、自然与经济地理情况1矿权依据及矿权范围1矿山建设与生产情况12.勘查地质工作与生产地质工作简述(各项资料搜集齐全程度与评述的合理性)总分5以往勘查地质工作(各项勘查工作单位、时间、投入工作量、提交成果、终审机构等)及质量评述,以往地质成果搜集利用程度349矿山地质工作(基建勘探、生产勘探、三级储量管理等)23.核实地质工作总分10核实工作部署、方式、手段的合理性2核实采用勘查类型、实际形成的勘查网度及合理性评价2老窿调查工作2采掘平面、剖面图、历年开采量统计等资料质量及其合规性、可靠度2补充实测地质工作及其质量24.地质概况(或井田地质)总分8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地层构造、岩浆岩)2矿区地质概况:地层层序及特征,含煤地层特征,构造形态特征65.煤层总分12含煤性特征分析4可采煤层特征、煤层稳定性及其控制研究程度4煤层对比研究程度及可靠性46.煤质总分12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3工业分析、主要工艺性能及有害元素3煤质确定依据及可选性评价3煤的工业用途评价37.综合评价具工业价值共伴生矿产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工作程度28.开采技术条件总分13水文地质条件研究5工程地质条件研究4环境地质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9.可行性研究总分6地区煤炭资源供需形势、开发内外部条件分析3技术经济指标评价310.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总分12工业指标确定依据及其合理性2资源储量估算方法、计算公式选择4资源储量块段划分和类型确定2资源储量估算各种参数的确定2估算结果(精度评价)211.探采对比总分4煤层特征及其资源储量变化分析研究2开采技术条件变化分析与对比研究勘查类型、网度、勘查方法、手段合理性分析与研究212.报告资料的质量及其完备程度总分10正文和各种附件、附表、综合图件的编制和复制的质量及其完备程度750各种原始资料(包括各种实物资料)的质量及其完备程度313.内审意见内容客观、公正、全面、符合报告实际3总计100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受理与安排情况表受理意见:(评审机构印章)-----负责人签字:-----------------------年--月--日-评审机构联系人联系电话评审专家组组长:姓名(专业)成员:姓名(专业).....姓名(专业,专家).....评审方式评审时间评审地点送评单位送评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送评单位地址详细地址(邮编)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名称51矿业权证证号及有效期或划定矿区范围批复文号及预留期工业指标情况矿床工业指标选取的理由矿产资源储量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以主要矿产计主要矿产:名称,总量(类型,数量)共生矿产:名称,总量(类型,数量)伴生矿产:名称,总量(类型,数量)备注52',)


  • 编号:1700772152
  • 分类:其他文档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52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482304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其他文档更多>